第三十四章秋税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十四章秋税 (第1/3页)

    大秦帝国疆域广阔无边,每年夏秋两税如果要官府亲自来收,那是根本完不成的事情,所以必须要有民间力量来补充,而这个力量就是地方上的士绅家族。

    各地官府根据田亩册来划定区域,每片区域分派多少粮户,所谓的粮户就是代替官府收税的人,由他们向具体的农户收税,再一层层汇聚到县城,府城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粮户帮官府收税是没有工资报酬的,只能免徭役,这其中运输的巨大开支得由他们自己解决,所以开国之初,粮户都是轮流制的,可后来,就慢慢的落在了地主大户手上了,因为只有地主大户才能负担这个开支。

    可地主大户并不是什么大善人,凭什么要白给朝廷干活,于是各自手段就出来了,淋尖踢斛都是小儿科,要知道农户大部分都是不识字的,篡改田亩数量,多收冒收才是大头,所以最后往往农户要比正常的税收多收得多,粮户最后不仅不用交税,还能从中贪墨不少。

    而更大一级的地主,则有更强的手段压榨农户,那就是联手控制粮价,夏秋两税之中,农户要交多种税收,田税要交的粮食,而人丁税则是要交银钱,可贫穷的农户家中哪有什么余钱,官府又催得紧怎么办,那就只有卖粮食了,这时候大地主就会很默契的压制粮食价格,以低价收购粮食。

    等到来年春天,农户手上的存粮吃光了,就得高价在地主手上买粮,没钱买,那就可以逼得农户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或者是高利贷借钱,换取口粮。

    这还是丰收之年的场景,如果遇到了水旱蝗等自然灾害,这个过程还会加快,土地兼并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大秦帝国立国八百余年,真正的自耕农已经极少,大部分土地都被地主兼并。

    大秦帝国是官绅一体纳粮的,并没有免田税一说,可朝廷的田税依旧是越收越少,原因就是赤贫的农户不是绝后灭亡了就是逃亡了,而他们被掠夺的田地会被地主隐藏起来,不在田亩册之中,几百年下来一点点的减少,以至于朝廷能够收到的田税越来越少。

    所以朝廷才要把夏秋两税作为地方官员的主要功绩之一,少于多少,地方官员会有差评,不能升官,少了太多,还要罢官夺职,甚至下狱问罪。

    这一个政策朝廷原本是为了收足赋税,但最后却成了一大恶政,因为地方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往往是要求收全额的赋税,也不管具体的实际情况,以至于每年的夏秋两税,都会有农户破产,暴力抗税的事件时有发生。

    ·······

    秋收一结束,秋税就开始了,各地的巡捕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因为很多农户根本交不起税,而粮户在法理上是没有权力暴力催税的,只能由官差去暴力催税。

    清平府府城可不只是一个城市,还连带着周边大量的农村地区都属于府城管辖,秋税一开始,巡捕就要下乡去催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