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深宫密云,权势差互

    第三十七章:深宫密云,权势差互 (第2/3页)



    连国公躬身相迎道:“臣命薄运衰,实在不明您的言外之意。请您示下。”内心是暗潮汹涌:但愿不是迎娶城儿,这对自己、对国公府可是大大不妥。

    自己才摘掉受贿得帽檐,便又要因为小陛下痴爱城儿不早朝而备受世人咒骂。那北城西郊的庄稼地歉收,到如今中央政府还不给出一个解决方法。太令人恼火了。

    “朕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难道舅公不明白吗。朕的心早已交予城儿,朕一定会立她为皇后。所以司政立即去准备封后大典。不得有误。”

    什么,这可不是说笑得。立国母事关社稷,绝对含糊不得。不是您想立便立得。这其中利害关系您得思量清楚。

    于是诸公联名上奏立阻连氏女立为皇后。理由很简单:连国公是皇亲国戚,若他的孙女被立为国母,会增长连国公府的政治优势。这是其一。其二:谁人不知连国公因河西案牵扯甚广。谁都抓着他的小辫子不放。

    无奈人家后台强硬,明里根本斗不过人家。连国公并不是以一宗受贿案而“成名”得。而是本就犯了很多滔天罪行,具体是什么、有多少,且听小编细细为您到来:

    元光十六年:酷暑难耐。宫内例行举办了大型宴会。天热嘛,自然要在避暑行宫召开。所以皇帝便邀请各位臣公去以沁凉清爽而驰名中外的浮凉殿开始避暑行乐。

    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但是连国公便不是那么想的了,他巴不得这座宫宇为自己所有。于是他利用自己国舅爷的身份开始鼓吹自己可以将这座宫殿营造得更好、扩充规模为名频繁造访这座宫殿。

    若不是他自舒氏被确立为中宫之后便肆无忌惮,当权者也不必这样对他如此指名道姓:“连国公,您呀。真是一位好贤公。朝政大事皆交予了储丞相,好似一切与您无关似的。朕可听闻您近期一直在浮凉殿周边晃悠,到底所为何事。朕倒想听听……”

    在国公爷一筹莫展之时,倒运却接踵而至:现任统治者接到有关闽北战役得奏报。第一时间便感应到此役的关键之处便在于粮草是否充足,若粮草无法供应无缺。再准备得精良深入、天衣无缝也无济于事。

    试问古瑶全境对粮草最有发言权这便是我们连国公了。所以不用讲,陛下最困惑无助时便急召国公爷在身旁出谋划策:

    我们连国公嘛,现在正是恨得牙痒痒,若不是怕再触怒龙颜,这龙潭虎穴是绝对不会来得。

    不清楚贤国公是因由什么,双腿一直瑟瑟发抖。难道他真害怕又犯下什么过失,令统治者将自己法办严惩吗。但愿不是如此。

    陛下现在无从细究国公爷之前犯下得罪愆,和颜悦色道:“小舅子,别一直绷紧了脸。这里只有你我二人。在外朝:我们是君臣。在内廷:我们是至亲。自然现在姐夫〔舒氏在彼时已贵为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所以这样称呼并不失体统。〕现在有难,弟弟也不会坐视不理罢。”

    什么,又要令我做些事吗。我好像是什么物什想用一下便拿来,想不用便掷于一边。难道我与陛下之间只有这些关联吗。

    不由直冒虚汗,连国公实在不能释怀那次自己是怎么狼狈出殿得。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久久不能自已。

    “弟弟可听闻闽北之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