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过梁城

    第12章 过梁城 (第2/3页)

俗皆同,上至皇家下至走卒。

    后世人多误解,以为南朝衣华住厦,便是中土文化正宗,北方只是初识文字的野蛮人,披发左衽,茹毛饮血。其实不然,自司马篡魏建晋始,南北划江而治,北人兵马南侵是不假,然而南方衣冠北渐也是真。鲜卑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雄略远见,力推汉化,南北文件更是大步趋同,不分彼此。建立大一统的大唐朝,其实源自北方鲜卑的关陇贵族,大唐衣冠文物鼎盛,威服万国,别的不说,光是诗词章句、书法绘画等文雅事,便是后世无法企及。

    曾有南方目短士子与北方贩卒同船,出言讥讽北人粗鄙,贩卒只回怼一句“至圣先师庙在北方”。南方士子便羞愧无言。

    唐朝大诗家王维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见南北两朝重九习俗早已一致。

    天上月半圆,地上皎皎如轻纱。杨六郎独自痴痴立在院中。

    —————————————————

    耶律南望在九月九日的早晨,带着儿子嵬名山原和嵬名山林,驱赶羊群散开吃草,领着两个儿子策马跑上一处高丘,耶律南望举着马鞭向东北方向一指,对两个儿子说:“爹爹我的家乡,就在那个地方,三千里远。”

    然后转脸向正东,伫立良久,默然无语。

    耶律南望忽然翻身下马,并把两个儿子也抱下马来,父子三身席地坐在丘巅,耶律一边胳膊搂着一个儿子,眯着眼睛朝着日头下方的草原远处眺望着。缓缓地对两个儿子道:“那个方向是巴音朝,千里之外,在那地方,你俩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做山童,一个叫做山鱼。”

    耶律南望用手臂紧了紧两个儿子,又道:“答应爹爹,以后无论如何,你俩都不能和那边的两个兄弟刀箭相向。”

    元氏大家闺秀,柔顺贞淑。九月九日傍晚,元氏领着两个儿子山童和山鱼,在王府的院子里设五牲祭拜先人,朝北点了三炷九枝香,朝西又点了一枝独香,两方向各烧纸烛,各奠茶酒。

    元氏边和两个儿子烧纸烛,一边轻声细语说:“在西边,你俩还有三个兄弟和一个小妹妹,答应娘,你俩都能拉开你爹的大弓时,去把弟弟和妹妹接回来,不叫别人欺负了。”

    山童懂事,牵着手默默安慰娘亲,山鱼尚小,小孩心性,很是兴奋,摇着娘亲的手追问道:“我有个妹妹?多大了?像我吗?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

    ———————————————

    天波府位于内城西边,北靠梁门,南通旧郑门,杨六郎少年轻狂无赖,日常大多从旧郑门西出,到南薰门西北的武校场跟禁军兵卒们撒野,十二三岁就开始与大人们摔角赌钱;或西出内城梁门和罗城的万胜门,到广袤的山林乡野里祸害鸟兽,一年才有两三次跨过那条御街向东,一次是去给城外东山的姥爷祝寿,一次是立春过后去给各舅父祝年。

    张庆之家住红墙琉璃巷,在旧郑门边上,却喜欢跨越御街往东北的胭脂地流连厮混。杜老二家住城东俗称读书街的云桥巷,却喜欢到内城外罗城内各处牲畜三鸟行、漕运码头等低贱处逛荡饮酒。

    第二天一早,张庆之过来,带了两大食盒,都是大梁城里有名的糕点小吃,与众人吃了顿早饭,算是接风,也是饯行。张公子的心思的确与众不同。张庆之吃饱,嘴巴一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