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活死人报仇 第29章 冬至月天下雪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卷一 活死人报仇 第29章 冬至月天下雪 (第1/3页)

    大颂维熙三年冬至,大河南北皆雪。上弦望,雪停月出,清辉满人间。

    冬至日,夜至长昼至短,此后昼渐长而夜渐短,阴极而阳起,三代周至秦,惯以冬至为岁首。所以《周礼》载: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汉书》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炎汉武帝始,皇家冬至祭天、祭庙,民间祭祖的习俗一直流传。

    豫中为殷商发祥地,也是天下客属人的故乡。客属就是后世那个四处流散,“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客家人,朝代更迭,客家人“冬至大过年”的习俗始终恪守不变。

    大梁城地处豫中平原,冬至祭天神人鬼的习俗,自上而下皆然。皇家南郊祭天,城内祭太庙,百姓祭祖上坟。

    自秦以来,开国立朝,中土诸夏开国立朝,国号皆是开国皇帝登极前的封号,以示有德居之,奉天承祚,众望所归,如秦先祖因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地,炎汉高祖曾封为汉中王,曹魏太祖封魏王,唐高祖封唐王。

    唯大颂太祖力排众议,定国号颂。

    颂,诗经六义之一,意为美盛德之形容,以其功告于神明。

    《荀子天论》曰:从天而颂之。

    郑 义谓德能包容故作颂。

    太祖沙场武夫出身,是条不习文史的糙汉,一条铁棍打下锦绣江山之前,流落江湖,见识了天下崩裂四方混战的膻腥,见识了千里江山十室九空的苍凉,见识了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凄凉。以布衣出身,艰苦创业,好不容易建立了统一国家,便自以为天助人勤,可以功告神明,且兼有吸取了历代前朝刻薄嗜血的教训,告诫子孙代天牧狩务必包容宽松的意思。

    今年皇家赵氏祭天祭庙,要禀告上天和祖宗的事有点多,让皇帝赵垣头痛的大事就有三项。去年西北战事捷报大寒后才入京师,当时只在太庙里简述了一下,今天得庄重禀告;潘太师要举一国之力修兵书,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大颂太祖重文抑武的目的,就是避免子孙穷兵黩武,这事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山东大野泽湖匪已经围了一年,是剿是抚,也未下决心。

    天波府的管家杨老伍,在冬至这天一早就打开杨氏祖公堂,换水、添油、点灯、上香,依旧有条不紊。只是祖公堂满架的神主牌都放不下了,去年西北一战死难的三千个名字,写成了一本厚厚的册子,摆在架子上,算是杨家人同生共死,都入祠堂享受香火。

    杨氏子弟依然循例在祖公堂鱼贯入出,各自上香磕头。几个年纪稍长的孩子,嘴唇周边已经开始长出一圈茸毛,再过二三年,又该提枪去西北了。

    杨家的生活依旧波澜不惊,几乎是一成不变。杨家的孩子依然上晌在家塾里听书,下晌在大院校场里练刀舞枪。年纪稍长的一拨,逢十出城射猎,初一十五到祖公堂上香,一如之前。以前杨家成年男子都在边关,无论生死,都隔家千万里,照顾不到家里老小,全靠女人们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家大小衣食住行等诸多琐事。以前隔着河山,现在隔着阴阳,现在男人没了,也不过还是那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

    说来也怪,自从杨艾儿把那个小脏猫送入白茶园后,杨老夫人的身子日渐好转,不仅饮食恢复了不少,还有兴趣早晚在院子里摆摆拳架走走拳桩,若是高兴,还会悠悠地耍一段剑舞。

    那只小脏猫被杨老夫人亲手打理得毛光水亮,每日在院子里淘气,把一个井井有条的小院,折腾得七零八落,那几株白山茶更是被猫儿抱着打秋千,弄得枝断叶落,丫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