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活死人报仇 第75章 书声琅琅马蹄阵阵(上)

    卷一 活死人报仇 第75章 书声琅琅马蹄阵阵(上) (第2/3页)

打量着这孩子。只见他黑脸长眉,神情专注,忘乎物外,连雀鸟成群结队来偷吃麦粒也浑然不知。

    杨六郎自已也不知为何就停步不前,隐藏在一棵大树荫下坐着。这处难得一见的塞外山村,背靠着粗犷雄壮的山梁,如一个温婉的小娘子,总让行人不由自主停下来。

    杨六郎轻轻丢了几颗小石子,替那读书的孩子赶着不肯撒嘴的鸟雀。孩子没有像常见私塾里的蒙童一样摇头晃脑的读,而是挺着腰杆,一脸凛然一字一句地读,声音不算抑扬顿错,却是铿铮有力。

    秦音本是高亢,这孩读到动情处,竟如嘶吼一般,“……十日过砂渍,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也曾年少风发直投西北的杨六郎,也听得悚然动容。

    这孩子年纪还小,没有上过战场,不知道边塞苦,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边关沙场。将门出身的杨六郎,小时的边关沙场是父兄从西北寄来的家书,是欲说还休的思念,是荒凉的山脊月风中沙,是杨家妇孺们的天地尽头。

    稍长些,边关沙场是祖公堂里的累累神主牌,是西北警讯入大梁城后杨府里高高升起灯笼。

    再长些,边关沙场就是那一排架子上刀枪弓戟和日复一日的苦练,是年纪稍长的族兄们东市买马西市配鞍后呼啸北去。

    等到自已也像兄长们那样投军西北时,才知道何为边关沙场。

    也许边关沙场是红墙琉璃巷将种弟子博取功名的舞台,是云桥巷那边读书人词藻文章中的琵琶胡马。

    对于杨家人来说,边关沙场就是宿命。杨家男人生为边关,死在边关。

    百余首唐人边塞诗,那孩子翻来覆去的读。杨六郎坐在树荫下,伴着琅琅书声,平静度过午时的艰难时刻。袖中右手上盘蜒的黑绳,数条绳头像蛇首一样抬起,蠢蠢欲动。

    杨六郎站了起来,悄悄去往北边方向的村口。

    因为北边传来了马蹄声,声势动静不小。

    先是一骑从山梁那边翻过来,马蹄达达,打破了午后山村慵懒寂静。骑士披头散发,衣袍褴褛,手里却提着一杆枪。

    一骑过后,是一大群骑马的跟在后面,马蹄敲击地面,如好多面大鼓一起擂响。

    后面跟着驰骋是边关官兵的模样,衣甲鲜明,声势骇人。不过杨六郎看得出,这群约五十人不过是杂号官兵而已,一身戾气太薄了,马背起伏,马上的弓手身形如同随波逐浪,根本无法瞄准,射出的箭矢,离前面的单骑差了十万八千里。

    前面的单骑从杨六郎身边冲过时,被杨六郎瞬间出手从马背上扯了下来。

    满脸胡碴的汉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