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疑云重重

    第7章 疑云重重 (第2/3页)

郑幼麟忙道:“贤侄免礼,仙乡何处?”

    石白道:“在下中山李石白,并非士族子弟。”

    郑幼麟勉励道:“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虽然你不是世家子弟,但也不应该妄自菲薄。”

    石白道:“前辈教训的是,晚辈记住了。”

    青君道:“郑伯伯,可否把‘黄河九曲连’的阵法传授给我?”

    郑幼麟沉吟道:“咱们是自己人了。我把这套阵法教给你也无妨,但我只教一遍,你要仔细听。”

    郑幼麟娓娓道:“易者,变化之理也。‘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上下二阳爻是为老阳,上阳爻下阴爻是为少阳,上阴爻下阳爻是为少阴,上下二阴爻是为太阴,八卦便是在少阳、老阳、少阴、太阴四象的基础上分别加一个阳爻或阴爻所产生的八种新符号,每卦都有三画,代表天、地、人三才……”他故意拖沓冗长,从易学的根基开始讲起,中间穿插了许多无关紧要的东西,讲完足足用了两个时辰。

    青君心灵福至,记住了要点,欣然点头道:“我懂了,黄河九曲连阵呈方形,人行道东西五步,走道南北七步,共占地五至八亩,全阵开四门,是谓:生、死、惊、开。内部结构为三行三斗九曲连,秸秆垛的扎法有横连、纵连两种。只要照道直走,莫轻入迷门,就不会走错。此阵回还往复,迷门迭出,普通人往往因好奇之心,或在心急智乱之时,误入迷门,越走越乱,结果被困在阵中。”

    郑幼麟听她讲完,大为惊诧,他万万没有想到,青君小小年纪,只听了一遍,竟能删繁就简,将自己颇费口舌所讲述的内容概括出来。他感叹道:“你悟性极好,可惜不是男儿,否则,定能成为易学一代宗师!”

    青君听了他的话,很不服气地说:“世伯此言差矣!易有三易,分别是《周易》、《连山》和《归藏》。《连山》又称《艮坎》;《归藏》又称《坤乾》。‘艮’为土,土育万物;‘坤’为女、为阴、为母。《连山》和《归藏》将‘艮’和‘坤’置于卦首,足见对“后土”和“母性”的重视,有土,乃有天地万物;有女子,方有芸芸众生。然而,伯伯却说只有男子方可成为一代宗师,那岂不是瞧不起我们女子?难道汉朝的许负不是一代易学宗师?她也不算女英雄,真豪杰?”

    郑幼麟惭愧道:“贤侄女说的极是,我收回刚才的话。你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心胸和见识,当真难得。”

    青君是个十分聪慧的女子,一窍通时百窍通,不到半日便将郑幼麟传授的阵法融会贯通。

    郑幼麟从怀里摸出一张羊皮,交给青君,嘱咐道:“贤侄女,这块羊皮你要好好收着,说不定以后会有用。”

    青君接过来看了看,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羊皮,问:“这块羊皮有什么用?”

    郑幼麟道:“你无需多问,日后自知。当年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功成身退,隐居在定陶,经商成为巨富,人称陶朱公。范蠡和越国铸剑师欧冶子相交甚厚,欧冶子临终时把铸刀剑的诀窍传授给他。

    范蠡晚年写了一本书叫《青蚨经》,这本书不仅记载了铸剑师欧冶子的毕生心血,还记载了范蠡经商致富的秘诀,后人所传的《陶朱公致富奇书》只是《青蚨经》的一部分。

    范蠡死后,《青蚨经》也下落不明。有人说它藏在范蠡晚年经常遨游的七十二峰,也有人说藏在范蠡和西施泛舟的五湖流域。

    汉朝时,有人在嵩山石室找到了这本《青蚨经》,把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