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逐渐浮出水面的真相

    第二十六章 逐渐浮出水面的真相 (第2/3页)

是这种规格的档案,时间线涵盖了1956年至今。

    电子版在U盘里头,需要指挥部权限才能查阅。”

    马宁凑到他身边,用食指和中指粗略数了数,眉头一皱:

    “几十年的失踪档案就这么些吗?戴老师,我记得咱们每年的失踪人数可不少吧?”

    戴朝宏作为社会人文学专家,对这一类的数据自是如数家珍,当即说道:

    “没错,咱们国家每年失踪的人口数量不少。

    这个数字比较敏感,我就拿老鹰那边举例吧。

    老鹰那边每年失踪的人口数在十到十五万,按60%的找回率来算,几十年下来数量不会少于七位数。

    林上校带回来的这些档案数量明显不符,想来是大本营那边做些了筛选吧?”

    林子明拍了拍档案袋,解释道:

    “戴老师说的没错,这部分档案都是精选过的。

    其中的具体流程同样有些敏感,我只提其中一项内容吧——大本营对这些失踪人口做了学历筛查。”

    在场众人不约而同的诧异道:“学历筛查?”

    “没错。”

    林子明对他们问道:“你们还记得那副对联吗?”

    王蔷举起手:“岁岁风调雨顺,年年物阜民康,没错吧?”

    说完这个姑娘忽然想到了什么,猛一拍手:“我知道了,是那个‘阜’字?”

    林子明颇有慨叹的点点头:

    “没错,就是那个‘阜’字。

    阜这个字算是一个生僻字,全国的普及率大约是0.274%。(见2019年汉语言研究协会发布的全国生僻字普及统计公示第二版第十四栏,整个对联的线到这里才算收尾,没想到吧?)

    大本营的同志在教育部门的协助下,确认了这个字首次出现在课本上的时间是1963年11月。

    内容为春之省出版的初三语文课本中,《诗·小雅》的一个词‘如山如阜’。

    在这一道筛选过程中。

    除了所在县市中带有阜字的阜阳,曲阜,阜新等地区,以及有在含‘阜’字地区途径、滞留过的外地人口外,其余学历低于初三的失踪人口均被筛除了。

    要说的是,这种筛选办法确实存在一刀切的可能性。

    例如可能有些人在社会经历中接触到过这个字,毕竟课本不一定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又例如2005年之前很难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