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漳河春泛

    第三十六章 漳河春泛 (第2/3页)

纪最大,老杨的话或许也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好吧,那我就简要讲一讲。大家知道当年为什么要兴修这座水库吗?”见无人回答,杨满仓继续讲道:“还是从漳河的母河沮漳河说起。沮漳河与汉江都属长江支流,它上游雨量充沛,建库前每逢暴雨、山洪,往往会溃决成灾。与之相反的是,沮漳河东岸大片的丘陵地区却年年缺水苦旱。当地有这样一首民谣:水在河里游,人在岸上愁,天旱地冒烟,十年九不收。无穷尽的水旱灾害,旧中国无法根治,人民不堪其苦,多少年来,治理沮漳河的夙愿无法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沮漳河的开发治理纳入党和政府议事日程,经过多方论证,1958年开始动工兴建漳河水库。要知道,这个决心下的并不容易。当时,国家财力、物力困难,施工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施工时还要克服洪水的威胁。”

    “这么多困难,怎么办呢?”吴玫作为女性,固有一副柔弱的心肠。

    “怎么办?好办!当年全国人民上下一条心,团结如一人,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包括我们郢州在内的周边各地干部群众纷纷前来支援,他们争先恐后,自愿报名参战,不计报酬,不辞劳苦,日以继夜战斗在工地上。记得我的父亲和哥哥一起报名来参加工程建设,有一年连春节都没有回家,妈妈带着我坐着支工的牛车,拿着家里过年的几块腊肉,专程来看望、鼓励他们。”杨满仓说着,眼眶温润了。

    “我的父亲也参加过漳河水库的建设。”大牛说道,显然,他的内心也不平静。

    “杨大哥,牛哥,你们的父兄真了不起!”张小山由衷赞扬道。

    “真正了不起的不是他们,是那些在建设漳河水库的过程中献出了生命的人们。从1958到1966年,先后有200多名优秀儿女长眠在工地上,他们或许没有烈士的称号,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苍松和翠柏,就是对他们永久的祭奠。水库建成后,不仅解除了沿岸130多万人的水患灾害之苦,也解决了沿岸26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而且极大地减轻了长江荆江大堤的防洪压力,连我们今天观赏的这些自然文化遗产也是他们的杰作。享受漳河水库福祉的后人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些献身的先辈们啊!”杨满仓的泪水涌出了眼眶。

    细心的吴玫马上掏出手巾递了过去。张小山则为了使杨满仓尽快从伤感的心绪里走出来,转换话题道:“杨大哥刚才讲到漳河水库的修建得到了周围邻县的无偿大力支援,这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人民团结如一人的特定时代才能做到啊!这也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在当时生产力低下,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能够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修建如此高质量的大坝和一系列配套设施,创造如此伟大的奇迹,足以说明团结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团结是多么的重要。”

    张小山说完,环视了一下众人,笑道:“所以,我们这个团队也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团结起来无不胜!”

    他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

    二、握手称庆

    漳河水库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岛屿中,人文景观最丰富,风景最美的当数观音岛了。

    游艇朝观音岛驶去,春日明媚的阻光下,远远就能看见岛上耸立着的18米高观音菩萨塑像。及至近前,方才看清那是一尊手持净瓶、杨枝的双面观音菩萨立像,只见菩萨“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净瓶滴露,滋润红尘逆旅;杨柳轻拂,点化众生迷津。”

    张小山们踏上这座名遐迩的观音岛,果见岛上林幽花香,百鸟争鸣,一岛浮渚,四面环水。置身其中,俨然若仙。

    “这座小岛为什么叫观音岛呢?就因为岛上立了一尊观音菩萨像吗?”吴玫边观景边提出了问题。

    “不是,我听荆门市的朋友介绍过,传说这座岛屿原是一堆巨型岩石,突兀嶙峋,寸草不生。—日观音菩萨到此小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