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微山湖上的小船(一)

    第七十四章 微山湖上的小船(一) (第2/3页)

上的不少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过许多吟咏名篇。清高宗乾隆巡游途中路经微山湖时,曾作过一首七绝《韩庄观湖》:‘韩庄水气照楼台,雨后斜阳岸不开,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清朝诗人赵执信,又是这样赞誉微山湖的:‘湖上人家无赖秋,门前水长看鱼游。当窗莫晾西风网,时有行人来缆舟。’还有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话间,微山岛已然在望。谢丽指着岛上一座银白色的帆船式高大建筑说:“那就是著名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另外,岛上还有‘三贤墓’等文化遗迹。详细情况等上岛后再一一介绍吧。”

    “三贤墓”即殷微子墓、春秋目夷墓、汉张良墓,到微山岛游览的人在缅怀革命烈士的同时,也会去凭吊这三位先贤。

    得知郢州的三位女士都喜欢听故事,而谢丽的知识储备还不太充足,在她按常规介绍完目夷墓后,为了使游览更加生动,同时给谢丽作示范,张春茹接着讲道:“目夷是春秋时宋国人,是宋襄公同父异母的庶兄,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襄公即位,目夷为相。古典名著《左传》中‘子鱼论战’一篇有关于其战略思想的描述。‘子鱼论战’的故事是这样的:宋襄公十三年冬十一月,襄公亲率大军与楚成王战于宋国境内的泓水之上。当时宋国的军队先摆好了队列,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楚兵渡泓水,尚未靠岸时,目夷主张发动攻击。襄公说不可,这样打仗不仁义。楚兵全部渡过泓水而未摆成阵势时,目夷又一次主张出击。襄公却说等他们摆好阵势再说。等楚军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双方才开始交战,结果宋军大败,连襄公也受了伤,目夷奋力指挥突围,襄公才免于被俘。战后,宋国上下舆论纷纷,对宋襄公是一片埋怨声。宋襄公却振振有词说:‘君子不困人于险隘之地,不攻击不成行列的敌人。’毛主席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不能做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之师,不能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而是要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败侵略者。可见这个故事流传之广,给人启迪之深。”

    参观张良墓时,张春茹也作了补充讲解:“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他原姓姬,其祖上五代为韩国相。秦灭韩后,张良发誓为韩国报仇。秦始皇二十九年春,秦始皇东巡至阳武县即今河南省原阳县一个叫博浪沙的地方时,张良重金聘雇的一名大力士从草丛中抛出一个一二百斤的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乘坐的车子,由于误中副车,功亏一篑,被砍头而死。遭到秦始皇通缉的张良逃匿下邳,从这时起他改名张良。

    秦末农民起义中,张良率部投奔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是西汉王朝屡建奇功的开国元勋。刘邦灭了项羽建汉称帝,其在大封功臣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他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说:‘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张良因此被称为留侯。张良在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避居于留城封地,因而是汉初三杰中唯一得以善终的,他死后就葬于留城东面的微山上。民间传说,张良为防盗墓,曾命人一夜造墓108座,以为疑冢。张良墓确有多处,但张良的封地留城在微山岛西约10余里处,晚年又避居在封地,死后葬于此,应该是很有可能的。”

    “微山岛西约十余里?那里全是湖面,没有陆地啊。”细心的张小山指着岛西的一片汪洋提出了疑问。说完,他马上想到不该当着众人的面指出张春茹讲解的纰漏,虽然他是心直口快,并无挑刺之意。

    张春茹却不以为意,仍然笑靥如花:“张哥的观察真敏锐。那我再讲一个故事吧,张良的封地留城现在确实在那边离岛约十余里的水底下,那么,留城是怎么陷到湖底的呢?相传很早的时候,留城里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主人叫李好善。此人虽是当地富户,却并不为富不仁,而是乐施仁义,人都称其为李善人。一年冬天,留城来了个乞丐,讨遍全城唯独李善人给了他吃喝,还送给他一身棉衣。乞丐临走时叹了一口气说:‘看起来,这留城里就你一家好人。’又嘱咐李善人尽快准备大船,当家门前的石狮子嘴里流血时,全家人赶紧上船。并称这是天意,千万不可告知他人,否则将有大灾。乞丐走后,李善人把此事告之家人,家人虽觉诧异,却都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就伐木请人造船,船刚造好,天气突变,狂风大作,雨如瓢泼。此时,李善人也发现从石狮子嘴里流出了红色的水,他想起乞丐的话,立即让全家人躲进大船之中。结果,半夜里,留城瞬时塌陷,只有李善人一家幸免于难,其他人全部葬身汪洋之中。现在微山岛沟南村姓李的老百姓,据说就是李善人的后代。这个民间传说无从考证,但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善有善报’的美好愿望。”

    张春桃听了,连称“阿弥陀佛”道:“李善人该救,只是其他人太可怜了!”

    “你还当真了,只不过一个传说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