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炎帝神农

    第一百章 炎帝神农 (第2/3页)

粒多籽饱满,除去外面粗糙的黄壳,籽粒粉白晶莹。他把籽粒放在嘴里,感觉又面又甜,很是鲜美。

    炎帝神农认为,鸟是天上的使者,鸟送来的那就是天赐的,天赐的当然是拯救人类的好东西。他将剩下的几十粒放在手中揉搓了一下,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了一片。谷粒收获后,他高兴地告诉部落人民,这谷物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饥饿,将是他们今后的主要食物。于是,他教人放火烧山,用石斧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植谷物。

    炎帝神农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果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炎帝神农的第二大功绩是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炎帝神农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人们除了要向自然界索取食物,以保证生存繁衍外,还要应对疾病和伤痛,因为它们对人类的威胁最大。由于无医无药,人们常常因疾病和受伤而过早离开人世。炎帝神农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动物在生病或受伤后,会啃吃一些草木进行自救。于是,他便开始亲尝百草,辨别它们的甘、苦、辛、辣,研究它们的温、寒、平、热,了解它们的功效和药性,用以解除黎民的疾苦。

    为尝百草,神农曾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其足迹也踏遍华中、华南、中原诸地。有一天,他带着部落众人向鄂西北的深山老林进发,进得山来,满山遍野的中草药使炎帝神农心花怒放。天麻、灵芝,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许多名贵的中草药,让炎帝神农流连忘返。突然,一座陡峭的高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炎帝神农心想,越是名贵的药材,越是生长在险要的地方。于是,他和部落成员一起,砍树木、割藤条,靠着悬崖峭壁搭起一个架子,然后顺着架子攀上了高山。后来,人们把炎帝神农搭架登山的地方叫做神农架,把炎帝神农清洗草药的山溪称为神农溪。”

    戴着眼镜的夏军此时就是一个儒雅的学者,不知是谁在叫同伴:“快来听,景区的领导亲自在当导游。”

    张小山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本十多人的队伍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原来是游客们被夏军精彩的讲解吸引住了,并把他当作了景区的领导。

    几十人围绕着夏军,跟着他一路走去。

    一座由四头健硕的水牛组成的石雕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只听夏军讲道:“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四牛耕作石雕,四牛或昂首向前或埋头耕耘,形象栩栩如生,可以说是我们纪念始祖炎帝神农‘首创农耕、驯养家畜’功绩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先民们在狩猎的过程中,通过对动物习性进行观察,区别出哪些是凶猛的,哪些是比较驯服的,便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驯服的动物慢慢饲养起来。而牛就是炎帝神农发现、驯养并用于农业生产的动物之一。在随州淅河西花园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中考古专家就发现了最早的水牛骨骼。这正是始祖炎帝神农首创驯养家畜用作农耕的有力佐证。

    自古相传,炎帝神农氏为‘牛首人身’,这可能是因为牛是炎帝神农所在的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后世就神话传说其是‘人身牛首’了。当然,这也是对炎帝神农驯养耕牛,首创农耕的形象纪念。

    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尤其是炒股的朋友,到了这里沾到灵气,你手中的股票一定会牛气冲天,一路飙升。”

    刘伟一听四牛雕像还有这个功效,兴奋地嚷嚷道:“师傅们,不,大哥大姐们,我们来拍几张合影,也沾沾炎帝神牛的光!”他直接把这些水牛当作神牛了。

    “刘伟,你还是这么容易激动,看来谢丽还没有把你的性格*过来啊。”吴玫担心刘伟影响郢州人的形象,拉着刘伟小声说道。

    吴玫说归说,还是十分配合地把郢州小团队的人员召集到牛像旁边,大家站好位后,她便请夏军帮忙拍照。夏军的摄影技术也是一流,他帮小团队拍摄的合影照后来挂到了杨满仓大户室的墙上。

    从四牛雕像往前是九拱桥。横架在烈山湖上的九拱桥用花岗岩、白砂岩、蘑菇石、上等青石构建而成。桥身有九个拱门,全长117米,也是九的倍数。史书记载,炎帝之母安登梦见七龙子有感生炎帝,所以,桥身和桥面上雕刻着龙凤相依、凤舞龙翔的纹饰。九拱桥横跨烈山湖两岸,像一根纽带一样,沟通南北,沟通了炎黄子孙寻根拜祖之路,也连结了大家拜谒始祖虔诚之情。

    在九拱桥上,夏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上古时期,烈山九岭由九个怪物占据,为了人间安危,龙王的九个儿子下凡收服九怪,那晚雷雨交加,一道天雷劈来,把这个地方炸出一个大坑,大雨也淅沥哗啦下了整整一天,雨停之后,先民们走出洞穴,发现这里已经成了一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味道甘甜。因为山叫烈山,这个湖便自然被人们称作‘烈山湖’了。也因了民间流传的‘九龙降九怪’的故事,当地人又把这个地方叫做‘九龙山’。”

    孙艳望着九拱桥下波光粼粼的烈山湖,思绪飞到了远古,教授的思辨能力相当之强,马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她说:“造就烈山湖的是神奇的自然之力,而不是子虚乌有的九龙。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先民们靠自身的微薄之力和简陋的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时,一方面逐步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活动与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受着自然界的沉重压迫,对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得不到正确的理解。于是,恐惧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歪曲的颠倒的反映,把自然现象神化,原始宗教便从而产生。这个时期的宗教特征是万物有灵,也就是多神崇拜,故又名多神教。像我国对龙的崇拜,印度对牛的崇拜,都源于这个时期。”

    对美女教授的延伸讲解,大家齐声叫好,刘伟还情不自禁鼓起掌来,他的心里已经在盘算着如何拜教授为师了。

    跨过九拱桥,一座似一团烈火的奇特建筑又把众人吸引住了。不待他人询问,夏军开口讲道:“大家看前面这个建筑,是不是像一个‘火’字?这便是圣火台。燧人氏‘钻木取火’后,炎帝神农‘修火之利’,把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炎帝率领先民在刀耕火种的时候,发现一些烧死的野兽吃起来味道比生吃要可口多了,便发明了用火烹制食物,后又发明烧制陶器等等。正因为炎帝神农善于取火、存火、用火,《帝国世纪》说神农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也因为火与太阳都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特别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