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慈与孝

    第一百零四章 慈与孝 (第2/3页)

的亲人们了,他们在天堂都很好。我们回去吧,明天是10月6号,6号回去,7号回来,8号股市就要开盘了,你又要忙了。”王兰温柔体贴的依偎着丈夫一同站起身。

    10月8日,股市如期开盘。杨满仓和张小山两个“专业股民”边品着工夫茶边关注着市场动态。

    国庆节期间,老杨的儿子杨飞专门给他托运来一套上好的工夫茶具和顶级的乌龙茶,并专门嘱咐他放在大户室以作品茗之用。

    杨飞此举可不是为了方便小团队,尽管他知道老爸有几个谈得来的股友。他是为了让老爸在炒股间隙身心能够真正闲下来,尽管他的良好愿望并不见得能够完全实现。

    杨飞是这样想的,炒股往往会产生急、燥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而品工夫茶则需要闲和慢,正好可以中和急、燥二字。如果真能这样,岂不是对父亲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吗?你别说,这小子的想法确实有道理。孝子啊!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不少人为了追逐利益六亲不认的年代,有这样的孝子实属难得也。

    在协助杨满仓摆放工夫茶具时,张小山就对杨飞是个孝子发表了感叹,同时也对老杨表示了莫大的羡慕。

    杨满仓摆摆手:“三弟,你别夸那小子了,一年难得见一次面,还谈什么孝子。”

    话虽这么说,老杨还是面带笑容地摆弄着茶具,并饶有兴致地问张小山:“三弟,你是文化人,肯定知道与茶有关的人文掌故,说来听听。”

    “好啊,难得大哥有这个兴致,我就说说。关于茶的人文掌故可多了,我们今天说说卢仝的故事吧。卢仝是唐代和韩愈同时期的诗人,也是韩愈的好友。他一生爱茶成癖,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流传于世的诗歌《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因此,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杨满仓听得正上劲,见张小山不说了,便笑着要求道:“三弟,你详细讲讲韩愈和卢仝,还有‘七碗茶歌’的故事吧,一定很有意思。”

    张小山想,杨飞买茶具送给他老子还真是太对了。这不,以前老杨一进大户室就一门心思在股市上,紧紧张张的,现在就要分出工夫来摆弄工夫茶了。不时时关注股市,身心也就自然没有那么紧张了。再说,实在没有必要时刻关注股市,策略定好后,只要没有非常大的利好和利空,按策略执行就是了。大盘和个股的走势,就如大海的波浪和潮汐,你关不关心,它总要波动;你在不在意,它的涨潮和落潮永远不会变。

    边这样想着,张小山边笑着说:“大哥有兴趣,我就从韩愈和卢仝如何成为好友讲起。卢仝是河南济源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其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做五品官谏议大夫,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侯’。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卢仝后来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成为了好友,是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

    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但他毕竟是‘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醇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愈品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禁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

    在以后的日子里,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到桃花泉烹茶,歌赋词吟,留下了许多佳话和诗篇。

    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