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花怒放

    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花怒放 (第3/3页)

底,华宝、春兰、广东三洋三家企业分别从苏宁获得了两个亿、一个亿和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而这些资金都来自银行贷款,为此苏宁要承担的利息超过500万元。然而,正是这一次次慷慨而又充满合作共赢真情真心的订单,一次次化解了厂家生产资金的燃眉之急。厂家感动之余,更是在价格上倾情回报。

    苏宁超低进价形成的超级竞争力,使全国商家无一敢与之争锋。而南京也随之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集散地,并一直发展成为中国的空调之都,左右着全国的空调行情。

    与此同时,苏宁的零售火爆更是让人不可思议。据苏宁电器副总裁金明回忆:“1994年4月23日,三菱重工中国区总经理倒角荣升在苏宁店面签名售机。那天虽然下着大雨,回家的时候水已经淹到膝盖上了,但三菱仅一个型号的空调就卖了400多台!当天总计卖了几千台空调。真是不可思议……”

    张近东几经打拼,坐上了南京空调霸主地位,继而迅速走出南京,向全国市场进军。不到三年,一个拥有4000多家批发客户、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分销网络即告形成。由苏宁批发出来的空调源源不断地分销到全国各地,1996年,苏宁销售额达到15亿元。无论品牌、网络或是规模,在全国都已无人能与之比肩。

    然而,几乎在一夜之间,苏宁就遇到了生与死的考验。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短短三五年间,全国市场对空调需求的“爆发效应”,直接导致了各省市疯狂上马生产线。到1996年,全国已有300多家空调厂家,充斥着100余种品牌,产量暴增,竞争激烈。市场风向突变,迅速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

    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经销商们发现空调越来越难卖,利润一降再降。这意味着整个空调乃至家电行业,都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战略转折。

    此时,厂家发现,经销商层层加价分销的模式有一个重大缺陷:终端价格趋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这显然使品牌竞争力趋于低下;同时,整个市场是经销商的,厂家对市场的变化要么两眼一抹黑,要么反应不及。

    在如此背景下,生产厂家纷纷发动渠道革命,提出了要自己“掌控终端,渠道扁平化”,甚至直接开办专营店。1997年,春兰宣布投资10亿元,建设3000家星威连锁店,策略由过去的发展大户转为“封杀大户”;美的空调、海尔等众生产商皆迅速变脸,打压经销大户。于是,“砍大户”成为90年代后期家电行业的流行语。

    转瞬之间,风云突变。过去亲如兄弟的盟友厂家,现在背道而驰成为竞争对手;原有的市场份额被蚕食,规模优势荡然无存;苦心打造覆盖全国的分销网络眼看不保……生存之路何在?翱翔云端的苏宁突然跌落深渊,生死危机突如其来地摆在了张近东的面前。这仿佛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追问:变,还是不变?是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1996年2月,张近东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敲定了此次战略转型决策:从“批发重心”转向“零售重心”。

    1996年3月,第一家空调零售店——苏宁扬州空调专营店开张;1996年5月,当时国内最大的空调专营商场丁家桥商场开业;1997年先后在全国各省市重要市场,建立了30多家空调专营店。至1998年底,第一次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当年苏宁以28亿元的销售业绩,第六次蝉联中国最大空调经销商的桂冠,“苏宁”也成为江苏首家服务类著名商标。

    然而,高速运转的苏宁并没有停止战略转型的步伐。张近东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苏宁的未来方向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和调整。由此,第二次战略转移的长征又开始了:从单一的空调经营转向综合家电经营。

    1999年12月,有“中华第一商圈”之称的南京新街口,苏宁自建的18层苏宁电器大厦隆重开业,这是当时中国单店营业面积最大的综合电器零售商场。随后,全国所有店都转变成了综合家电卖场,单店营业面积不但增加数倍,人流量也呈几何级数地增加,买电视的同时也买了空调,买空调的又买了微波炉,新装修的家庭冲进来,一古脑打包买全……至此,第二次战略转型终于使苏宁的业态实现质的飞跃。

    同样是1999年,张近东下决心再次进行战略转型,按照全球最完善的商业零售模式改造苏宁——做家电连锁大卖场!

    该年9月,苏宁为期10天的封闭式会议上,张近东陈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说:“谁掌握了零售渠道,谁就扼住了市场的咽喉。因为,从生产到消费有一个完整的行业配套和供应链体系。随着供大于求的状况越明显,大家越关注下游,整机生产厂商、批发商就越依赖于零售商,零售商就越依赖消费者。因此竞争的焦点,将不再是采购供应环节而是销售服务环节,终端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制造商的效益。这时传统的由生产商到消费者的正向物流,就会被从消费者到生产商的逆向物流所取代,这就是‘终端为王’。因此,对经销商而言,谁拥有庞大的终端网络,谁就能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谁就拥有影响和控制市场的能力。”

    2000年10月,苏宁完成企业再造,在举行十周年庆典之后,拉开了大规模全国连锁扩张的序幕。

    2001年建立根据地,先在南京周边地区迅速拓展,随后将苏浙皖地区连成一片,这一年平均40天开一家店;2002年开始重点进攻北京、上海、天津等核心城市,平均20天开一家店;根据地和制高点相继拿下后,2003年加快扩张步伐,平均7天开一家店。

    有人问:“如此快速地扩张,资金怎么解决?”据专业人士分析,资金对苏宁而言并不是难题,可以滚动投入。苏宁开新店,差不多只需支付两三百万元/年的房租即可,而且还可分期支付,开业货品则全由厂家以进场费形式提供。只要店开起来,当天即可产生利润。比如一个3000~5000平方米的中心店,开业期间每天的营业额可达800万~1000万,毛利10%~15%,这些现金加上其他数百家店每天产出的毛利,就可直接滚动投入下一个新店。

    2003年,苏宁分布全国各中心城市的64家大规模连锁店构建了“连锁全国”的基本框架。该年销售突破120亿元,稳居江苏民企的龙头地位,位列中国民企8强。

    兰立最后说:“据我所知,苏宁今年以来将‘横向扩张’和‘精耕细作’同步推进,并将于最近在深交所上市。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啊!”

    听了苏宁电器掌门人张近东的创业史,众人纷纷赞叹他过人的商业头脑和机敏善断。兰立和大牛、张小山又同时干了一杯酒,笑着问:“怎么样,你们还打算前往南京吗?”

    张春桃本来不太赞成杨满仓此次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出行,连忙接过话头说:“我看不需要去了,就冲张近东也姓张,我就相信他的苏宁电器错不了!”说完,她看见众人微笑地看着她不搭腔,又补充道:“当然,也要眼见为实。”

    “这个简单,苏宁电器在武汉就有大型连锁店,下午让吴玫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兰立热心快肠地说。

    “那我们听兰总的,这两天就在武汉边看边玩了,只是要耽误吴玫的时间了。”杨满仓用眼神征求过大牛和张小山的意见后,表态道。

    “大哥,这是兰总安排给我的工作,你放心吧,我保证带你们看好玩好!”吴玫连忙说。见杨满仓同意了,她高兴得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