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改革和下海

    第二十一章改革和下海 (第2/3页)

子之后,我们就没那么自由啦。现在改革这把火马上就烧到我们啦。”李大力把酒杯倒满白酒。

    “我俩还是去找老厂长谈谈,老厂长总不能不管我们旧部下吧。”李大力接着说道。

    “找个时间把他请到这儿喝酒,回忆我们一起创业的生活。老厂长是个重感情的人,我们为他鞍前马后这么多年。你不知道大力,每年过节,我都亲自开车把采购东西送去。老厂长家里的事,我也帮了不少忙。”

    黄俊杰现在翻翻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也是发发牢骚而已。他尽心尽力为领导做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黄哥,别多想啦,咱们还是喝酒。”

    第二十二章许建平的厂子风生水起

    分厂宣传科又调来一个年轻人,他叫陆涛。陆涛的个子很高,看见他我就知道自己有多矮了。他虽然年龄没有我大,但性格沉稳,而且非常懂得为人处世。他来科里后,表现的比我还勤快,不管是楼上楼下,还是厂里厂外,连干力气活他都抢在我头前。科长齐大胜特别喜欢小陆,古正道对我说:“小陆还不知道,写东西怎么样?但他积极的工作态度,让领导对他很满意,听齐科长说把小陆重点培养。”

    听古正道的话,我可能被边缘化。本来我也不是分厂的人,想在分厂站住脚并不容易。看来我还要努力,多写出好文章,宣传分厂的火热生活。分厂有一个退伍军人老陈,他是个独臂硬汉。他的右臂是在1980年带领民兵进行爆破演习时,**提前爆炸,失掉了整个一条胳膊。看来这个人会有感人的故事。我决定去采访老陈,老陈现在负责分厂的人防和武装工作。老陈的军人做派浑身上下都能看出来,他虽然退伍了,平时还喜欢穿军装,空荡荡的右衣服袖子,和他快似如风的脚步前后摆动。他说话办事也是雷厉风行,从他身上我看到一种精神,乐观向上的精神。他在分厂二厂区扩建新厂的时候,组织了青年突击队,战严寒斗酷暑,一个活生生的创业者形象。

    我应该讴歌这样的创业者,这也是向外界和分厂展示我才华的好机会。厂文联办的文艺刊物《解放》,正在举办一个描写企业共产党员先进人物的征文赛。我正可以把老陈的事迹写成一篇报告文学,参加征文。

    很快我的报告文学《创业中的一把手》出炉,在《解放》上发表后,获得了一致好评。征文结束后,我的这篇报告文学获得了一等奖。颁奖仪式在厂文化宫举行,总厂的宣传部门和各分厂的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厂电视台、厂报等媒体都来到了厂文化宫。真有点星光灿烂的感觉,这也是集团公司文化宣传系统的一次大聚会。分厂宣传科齐大胜和古正道都没有来,只派了陆涛参加。

    “今天厂子有事,科长他们没来,让我代表他们向你表示祝贺!”

    “谢谢领导啦。”

    领导不来还是有道理的,这又不是直属上级部门召开的会议,更何况这荣誉的份量不重。

    陆涛很少见过这大场面,他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学习。看见杂志和厂报编辑叫老师,说自己是文艺战线上的新兵,但对这个行业是热爱的。他看见我获奖,拿着我的获奖证书翻看着低声说:“一等奖的奖金有多少啊?”我瞅了瞅他说:“荣誉和金钱哪个主要?”“都很主要,两个都有的话就更完美了。”

    许建平的小厂现在每月产能才10吨左右,可厂子的覆膜砂产品供不应求,要供应两三家货。这两三家厂商都是许建平过去服务的企业,比较信得过许建平。产品质量比别的生产厂子要好,强度和耐高温都达到工艺标准。

    这几家每月需要30到40吨覆膜砂,他的厂子供应不上。要想扩大生产,就还需要增加设备和工人。厂房最多还能放两台设备,还是有点小。工人都是在当地村里招的,这儿的工资还是挺低的。在这儿建厂的时候,许建平就和村长达成了协议,给了村长一点股份,村里给了许建平的小厂很多支持。

    在一个周末,许建平邀请我去他的厂子,说村长他们炖大鹅吃。这农村常常炖大鹅、小鸡炖蘑菇,能喝好几两二锅头。我因为有别的事情,才没能去吃许建平的炖大鹅。

    那锅炖大鹅还加了粉条和土豆,桌上少不了蘸酱菜。

    “那就开整吧,许厂长,我们客套话也不会说啥,祝您的厂子越干越大。”富村长端起酒杯,准备一饮而尽。他像别的东北男人喝酒一样,痛快一口闷。

    富村长旁边坐着一个叫李柱子的年轻人,他算是村里有文化的青年中的一个,能写会算,富村长特别看好他,他现在也是村委会的村干部。

    “许厂长,咱们喝一个。”李柱子也敬了许建平一杯酒。

    “我也得感谢村长和村里对厂子的支持!我敬大家一杯酒。”

    “吃着这大鹅肉咋样?”富村长一边吃着蘸酱菜,一边问许建平。

    “好吃,农家菜吃着就是香。”许建平也拿了一根黄瓜蘸酱。

    “许厂长,这厂子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村里做的,您尽管开口,能帮助的我们就会帮,乡下人说话实打实。”

    “村长,我打算再添置两台设备和四个工人,这样每月产量可以达到20多吨。过些天设备就要进来了,人员实行两班倒。”

    “好啊,许厂长。您这买卖要做大呀。”

    “我这小厂算啥,你们没看我们汽车城,那可是生产汽车最大的厂子。在那么大的厂子上班,心里都敞亮。跟老外合资的厂子,厂房又大又干净,这一整天都有人在擦地、扫地,发现随地扔烟头的罚款。”

    “我到城里打过工,你们的汽车城我还真去过,一眼望不到头,厂子里面我没进去过,也没看到汽车流水线。”李柱子做梦都想去这个大国企上班,挣工资,拿奖金,还能交啥几险。

    “有机会我带你们参观参观,咱们现在就是要把这个小厂子做起来,让它远近闻名。”

    “许厂长说的对,这也是我们村的大事,我们共同把它建设好。发扬这个创业精神,把贫穷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富村长的话让大家鼓起掌来,这大鹅肉也快吃完了,许建平喝白酒醉倒在火炕上。这冬天农村睡火炕,浑身都暖和。许建平也想过,冬天工人们住的简易房太冷,晚班的工人下班在这里住一夜,那会把人冻坏了,必须安置保暖设施。

    许建平的小厂在扩大生产,牛厂长的厂子已经搬迁到了新厂址,现在新厂房都建好啦,开始进设备安装。许建平被牛厂长提拔为副厂长兼技术科科长,成为厂子的二把手。

    许建平为牛厂长的厂子引进了新产品和新技术。这个新产品就是刹车鼓,这个零件的技术是他集团公司那边带过来的。他车城的几个同事本来想一起合资生产刹车鼓,但是没能干成。肥水不流外人田,许建平这才找了牛厂长干。这刹车鼓市场需求挺大,磨损消耗量大,汽车更换率也高。

    许建平在集团公司的分厂有一个厂商,在南方建了个大型的铸造厂,年产能在10万吨以上。许建平全力运作跟这家厂商合作,供应他们铸造件。由于资金的问题,这次合作没有成功。

    许建平要出国采购设备,去日本之前,他回了趟车城,和我见了一面。这次他领我去吃点川菜,川菜馆是新开的,但还不如东北家常菜受欢迎。

    “这家麻婆豆腐挺正宗,你没来过吧?”

    许建平领我来的是家小馆子,我曾经去吃过一家大的川菜饭店,那里的牛蛙很好吃,让我嘴馋了好几次。

    “你想不想出国去开开眼界?”

    “出国,哈哈,别开玩笑了,我哪能碰到这么好的机会。”

    “我过几天要去日本进设备,你如果想跟着去也行。”

    “我怎么能和你们一起去呢?出国费用我自己拿,这不成了我自己旅游吗?”

    “我话还没说完呐,你作为我们厂的人,不就能不花钱出国了嘛。”

    “你啥意思啊?建平,我成为你们厂子的人?”我越加不明白了,这许建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许建平不紧不慢地吃着菜,喝了一口酒,然后看了看我,说出了他真正的想法。

    “士凡,我一直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你要是能过来帮我,那咱们哥俩准能干出些名堂。你懂管理,我精通技术。你现在附属企业上班,不是集团公司国企。你如果到我们厂来,肯定比你在附属厂挣得多。这次你要是能入了职,那就能跟我一起去日本啦。”

    许建平这么说,又让我心里翻江倒海。我心里想过到外面去闯闯,不挣这点死工资。我在车城附属厂里,好像困在一个大的围城,呆的久啦,像小鸟出笼一样,要去见见外面世界。这个围城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让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缺少创新。

    我有过去证券公司的念头,离开企业的那种旧体制,也许会重新点燃心里存留的火焰。许建平今天让我去他们的厂子,我还真没想过。这样的小厂管理机制肯定会不健全,比不上我们的附属厂。我现在还没想走呐,没想离开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这事太突然,我得好好想想,心里没有一点准备。”我喝完了杯子里的酒,又倒满了一杯。

    “那你想想吧,反正出国没几天了。”

    我没有去许建平他们的厂子,也没有和许建平去日本。这可能让许建平有些失望,他以为出国就能让我加入他们的厂子。这次去日本设备定不下来,那可能还要去德国。德国的设备先进,质量又好,日本的设备不太好说。许建平肩负的责任挺大,他们还是先去了日本。

    日本的富士山真的很美,白白的雪山映照在河里,河的对岸有红红的枫叶树,像一幅画。许建平把这美丽的景色拍下来发给我,让我想起了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他在小说《古都》里描写过这样的自然美,这是在他临死的眼里映现出来的。他小说中的人物有着孤独的伤感和忧思,悠悠嫩绿,簇簇樱红。

    我老婆有一个单位女同志,和我老婆关系非常好,她俩也算是闺蜜。在我和老婆结婚的婚礼上,她当我老婆的伴娘。这个女孩子个子不高,眼睛大大的,一副楚楚动人的样子。我老婆给她介绍过几个对象,都没谈成。单位里也处过一个小伙子,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两人分手了。让厂里人都没想到,她找了一个日本人,并远嫁到了日本北海道。这个男人比她大十多岁,还很有钱。

    她去日本远渡重洋的那天,我和老婆去送她。她抱住老婆那一刻,心里有些酸楚,眼睛湿润了。

    “我要走了,别忘了我们姐妹一场。”

    “你也别忘了我们这里的一切,听说北海道的冬天比咱们这边冷。”

    “谢谢姐姐的关心!希望有机会你们来北海道,我好好招待姐姐和姐夫。”

    她微笑地看着我们,那眼神里有某种向往和期待。日本男人一直在旁边看着我们告别,他过来拉起她的手说道:“我们该走了。”他向我们几个鞠了一躬。

    她去日本的婚后生活前几年过的还算如意,可是花无百日好,北海道夏天的樱花;秋天的枫叶;冬天皑皑的白雪,这些景色把美丽带给了她,生活却没这么美。她的日本老公变得经常酗酒,酒后还动手打她。

    “我闺蜜这命也挺苦的,嫁给了这么样一个人,没有感情为了钱是不会幸福的。”

    老婆的闺蜜是让人同情,我也不能让她失望,一定带给老婆幸福。

    证券公司的唐明宇给我打电话,约我去他们证券公司聊聊,还要请我吃饭。看来我再拒绝他也不好,盛情难却之下,我还是去了证券公司。唐明宇正在看电脑上的股市行情,他们这个证券公司是在黄金地段,就在二区广场中心,对面有好几个银行。对着银行那不是每天有钱流进嘛,证券公司的钱也不少,但那是在市场上买卖。

    唐明宇现在也有点小名气,他在报纸发过股评文章,财经网站上也露过脸,电视台也邀请过他做嘉宾。他每回讲课做大盘分析,证券公司都有不少股民听。讲课完了以后,有很多股民围上去,向唐老师咨询。

    唐明宇从以前那个证券跳槽过来,带了几个千万资产的客户,唐明宇的能量还是不小的。

    我到了唐明宇的办公室,唐明宇正在给一个客户讲解股票。那个股票跌的很多,客户好像已经被套,客户这几天着急上火,问唐明宇怎么办?这个股票是唐明宇推荐的,也不争气,推荐完了就跌,把他这个大分析师的脸都丢尽了。

    客户走了以后,唐明宇才笑着跟我说:“真麻烦,这些客户就是这样。”

    “你这大分析师可够忙的。”

    “不好意思,让你久等啦。上次我们说的事,你回去考虑的怎么样啦?”

    “我还没决定呐,你给我点时间。我挺愿意到你们证券工作的,就是单位还舍不得离开。”

    “士凡,你知道A股可能处在一个大牛市的前夜。你这个时候抓住时机来证券工作,就能骑上牛头,赶上风口,还怕赚不到钱吗?”

    “是啊,我如果来证券,做啥工作呢?”我被唐明宇说的有点心动。

    “你可以做经纪人,也可以开工作室。不过,开工作室挣得钱多。你有时间把证券从业资格考过去就行了。”

    “这资格考试难不难啊?”

    “就两科,看书都能过。我考分析师多难呐,不也考过去了嘛。”

    “你多聪明啊,我能跟你比嘛。”

    “我可听说你笔头子和股票都挺厉害,跟我谦虚啥。你就赶紧过来吧,你股市这资历,不干证券太可惜了。”

    唐明宇这嘴不愧是名嘴,熊市能让他说成牛市,垃圾股到他嘴里也变成了牛股。

    饭桌上,唐明宇发挥了他的理论特长,给我说起了股票的历史。

    “股票的历史已经有400年啦,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个,比英美还早。1773年,英国人在伦敦的新乔纳咖啡馆成立了证券交易所。美国在1790年,才成立了费城证券交易所。179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华尔街成立。我们国家的股票历史就要晚很多年了。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证监会于1992年成立。”

    “讲的太好啦!”我鼓起掌来。

    “这些股票方面的常识,我像背小学课文一样。”

    唐明宇眉飞色舞地说着,他的头发也飘起来,每回他讲到**时,头发都跟着飘动。

    “士凡,你说下次牛市能什么时候来?说说你的观点。”

    “我也不知道下一次牛市啥时候出现,但从牛市的时间周期来看,七年的时间明年就到了,牛市大概不会远啦。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你也同意我牛市前夜的观点吧,我们的看法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来,我们为了以后能在一起工作干一个。”

    唐明宇并没有喝多少酒,他喝多了酒就脸红,有客户请他吃饭,他都不怎么喝酒。一次,证券营业部老总带唐明宇跟一个企业客户吃饭。这个企业准备拿出几千万投资股市,是一个有很多闲置资金的大客户。酒桌上,推杯换盏,营业部老总也喝的很高兴。企业的投资部来了个能喝酒的主,他左右逢源,给桌上的领导都喝了个遍。他对唐明宇更是重点照顾,把他当成了最佳喝酒对手,一杯一杯的敬他。唐明宇想拒绝又觉得尴尬,看自己的领导都喝了不少,只好硬着头皮喝了进去。他的脸和脖子都喝红了,他忍不住跑进卫生间,胃里往上直涌,控制不住吐了出来。吐完了他却轻松了,回到酒桌上继续和投资部那个人喝。一来二去,投资部那个人倒是顶不住了,喝不动的样子。唐明宇后劲十足,他把投资部那个人拉着又喝了几瓶啤酒。他是舍命陪君子,还是拼酒到底,那一天,唐明宇真的像变了一个人。

    我感觉到了牛市来临前的一些资金动向。产业资本纷纷抄底,民间资本加杠杆的也开始出现。一波牛市行情的启动,都是一些大资金建仓完成后发动的。看来我也要在年底之前布局,如果错失了大底,那可要这辈子都后悔。

    第二十三章大刀阔斧

    许建峰的轿车厂人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集团公司的机关各分厂也都进行着改革。在车城的天空上,沉积的阴霾正在散去,人们焕发了青春,大街小巷虽然没有张灯结彩,每一个人的心里像点亮了希望的一盏灯。

    黄俊杰和李大力好多天来想请郑介权书记去红香馆吃饭,却没碰到合适的机会。厂里现在每月生产轿车近万辆,国产自主品牌轿车奔腾正在破土而出。奔腾车安装了一些新技术,让奔腾车更有内涵。

    郑介权听黄俊杰和李大力要请他吃饭,心里也没多想,不知道这顿饭里面还有文章。以前在一起吃饭,是和为领导拉近感情,郑书记愿意和他的老部下叙旧,维护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好领导形象。

    他们三人在红香馆那间熟悉的房间里吃饭,更有了重温多年前的回忆。

    “书记,您还记得吗?我们当年的创业生活?”黄俊杰故意地释放感情。

    “那些年的火热生活谁能忘记啊。你们可不能把我们艰苦奋斗的传统给丢了。”

    “书记,我们就是想起了您领导我们奋斗的日日夜夜!您为咱们厂做了那么多,我们大家可都是记在心上呐。”李大力也跟着黄俊杰夸赞郑介权。

    “你们两个今天怎么啦?轮番在这儿抒情,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呀?”

    “书记,我们俩敬您一杯!”

    黄俊杰和李大力一起端酒杯敬郑介权酒,郑介权没有马上喝。

    “我今天来和你们吃饭,就是想和你们聊聊心里话。你们别跟我隐瞒,如果还是把我当老领导的话。”

    “老厂长,这些年没有您的培养,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可是,现在厂里像我们这样鞍前马后在您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俩如果有一天也不在您身边了,那为您出力办事还会有谁能让我们放心的人呢?”

    “你们的担心我都知道,这次咱们厂的人事改革,也是跟着总厂的步伐。也许会有一些大的调整,不过,你们放心,你们这些老同志为厂做出过贡献,我会为你们争取最好的结果。”

    “书记,有您这话,我们俩会坚定不移地跟着您,做您的马前卒。”李大力端起酒干了一杯。

    “我现在不是厂长啦,但还有你们这帮好兄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我很感动。”

    郑介权看着黄俊杰和李大力对自己还是那么唯命是从,这样的部下还是要培养几个。这次的干部竞聘上岗,是要选出各方面优秀的干部,而把那些不胜任的干部解聘。干部就应该能上能下,这些年干部只上不下的传统,尤其是在国企,已经成为干部终生制的一个符号。有人说在国企当干部,那可是一辈子养老的好地方。所以,不少人都打破脑袋要进国企,能花钱找个好职位,后半辈子都不用发愁了。

    轿车厂的干部竞聘全部结束啦,按着综合考试评定,黄俊杰和李大力都没有通过考试。供应科科长和车间主任都有新人竞聘成功。全厂竞聘考试成绩公布后,厂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工人们围绕着成绩榜指指点点议论着,这次连供应科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