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风起九川 第一章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部 风起九川 第一章 (第1/3页)

    九川大陆玄历1187年,这是一个礼乐崩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文明思想剧烈变化的时代。

    同时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九川大陆大中小国四十有九,纵横捭阖,纷争不息。

    巳国位处大陆西北,弹丸之地,仅只有两座城池,又处于泯、罗、初渠三国之间夹缝生存,极度尴尬。

    因地理位置交连三国,交利于商贸,三国签订盟约,得以幸存至今,盟约形成之际,巳国便已成为了没有主权的国家。

    罗国因大旱四年,国力积弱,三国平衡局面失调,泯国乘机灭巳,巳国灭亡,此消息在各国传出,如叶沾水,影响甚微。

    同年又历时三月,泯军以闪电之势,向罗国西进,直接击溃还没准备充分的罗军,夺城池十六,初渠闻动起兵相援,三方兵力投入后,一时间战事胶着不下,最后以罗国屈降商议停战,至此三国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巳国弹丸之地,被泯国灭亡,在其他诸国并没有掀起什么惊澜大波,在各国士子眼中是茶桌饭后议论的话题。

    归其原因,弱小是原罪,全在意料之内。

    不过泯国对罗国后续行为,其中较为有用的战略、谋略、影响让许多学家士子颇感兴趣,甚至在周国聚贤阁内,引起众多学派士子争鸣。

    聚贤阁是周王吸引各国名流士子而建立的风雅之所,同时也是举贤纳才之地,非王室贵胄、达官使臣、名流学士、富商大贾不得随意入内。

    阁内常有士子观众谈论时政秘闻,各国局势,若有语出惊人之高论,便会获得众人喝彩。若一人屡屡有这等高论,这人便成了聚贤阁的名仕,身价倏忽大涨,再有学识才能出奇者,更会受到各国王侯捧抢,拜官封爵,成就功名。

    四尺见方三尺高的站台置立于阁内中央,站台下士子簇拥一团,一士子登台道:

    “各位我乃燕国游学士子,听闻罗、泯、初渠三国战事,有此疑惑:兵法云,春耕秋战,秋后起战,泯国粮草供足占优,不止夺十六城这么简单,泯国竟先发力,选择初秋开战,欲意何为?”

    “春耕秋战是兵法常识,泯国是想破除常规,乘其不备减少伤亡代价,先取城削弱罗国实力,逐步蚕食,后续定然还会有动作,暂时停战只是拖垮罗国而已,不出几年泯国还会起战。”台下一名墨衣士子道。

    “不对,我觉得泯国可能目的不是吞灭罗国,初渠不会袖手旁观,泯国想要西进必然受到两国联军牵制,费时费力,罗国西部土地贫瘠,不值侵占,反而是想借助新夺之地南下开道,目的是南下土地富庶的姜国!”台下另一名紫衣士子发表自己看法。

    “不对,不对,姜国有天下第一坚固城池青城,泯国人不会这么无知,有胆量自信想去碰这块硬石头。”多数士子质疑。

    “若是有呢?”台下其他士子道。

    “简直是笑话!”有人嘲讽笑道。

    “你才是笑话,你没有并不代表泯国人没有。”

    “哈哈好,那便看看几年后泯国接下来干什么……”

    台下士子果断围绕话题争辩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吐沫飞扬,傲慢指使,此等现象在他国庙堂也未多见,聚贤阁内却是屡见不鲜。

    ……

    同年入冬,姜国边境青城,已然下起了鹅毛大雪,路林山峦成了一片白。

    青城高耸泛青的城墙比一般城墙要高出几丈,墙面多有坑洼,沉凝的血迹风干后,像附铁红锈,给看着丑陋却不失威严感的城墙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