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蒙罗维亚与格林维尔

    第十二章 蒙罗维亚与格林维尔 (第2/3页)

维亚的罗伯茨国际机场差不多,机场的路面也是黄泥地,只不过格林维尔的黄泥地还有点颠簸,不能干不是很平整,整个跑道看上去像是一张长满了坑坑洼洼麻子的脸。如果说罗伯茨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已经算是落后,那格林维尔的航站楼那根本就不能用落后来形容,只能说是原始了。偌大的机场边上,几乎没有建筑,远远地,只有木栅栏和铁丝网围起来的几间小平房。飞机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间,太阳把地上烤的热气腾腾,水蒸气以肉眼可见的形态浮现在队员们周围。下飞机后大家发现,格林维尔机场周边几乎没人,只有几名懒散的安保人员。他们看见中国防暴队队员下飞机,倒是很客气地跑了过来,寒暄一番。当然,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又是帮着拿行李,又是热情打招呼,无非就是想着让中国防暴队的队员们能给他们一些赏赐——美元是不可能的,方便面或者风油精也许会有——当然他们也没有失望,中国防暴队的小伙子们基本的礼仪还是懂的,于是在行李装车后,他们手里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小礼物。

    来接机的是先遣队的队员马義超,他在车子上一路向后续部队的队员们介绍了格林维尔的基本情况。格林维尔(Greenville),又称绿色之城,官方记载人口只有 3 万多人,因为没有任何的工业,周围又是大片的森林,种植的土地欠缺,经商环境也几乎为零,当地居民的就业率非常低,当地居民主要收入来源是靠捕鱼卖钱,或者在木材厂打工挣钱。利比里亚内战的时候这里曾经是反对派的大本营,在前往营区的路上,有很多废弃的房屋,里面黑漆漆的,周边长满了杂草,据说就是当时反对派的据点。

    中国防暴队所在的营区在联利团格林维尔分部里面,呈“回”字形结构。格林维尔分部建立在海边,一边靠海,三面靠陆,分部沿着海边用铁丝网围了一个圆圈,这是分部的第一道防线,外面驻守着黑人警卫;中国防暴队在格林维尔分部里面用铁丝网又围了一个正方形结构,这是第二道防线,全部由中国防暴队队员警卫。

    “格林维尔的机场里原来驻扎有第三支防暴队的一个小队,他们的任务是保卫机场和油库的安全。我们先遣队到达并与他们轮换后,格林维尔分部把这个职责交给了当地安保人员负责,我们不再担负这里的治安任务了。”马義超向后续队员们介绍说。

    机场通往营区的路非常颠簸,坐在猛士越野车上,队员们冷不丁地会被撞到头。

    马義超继续介绍说:“机场通往营区的道路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其他地方的道路更差,第三支防暴队戏称这条路是机场高速。”旱季的道路布满了泥土与灰尘,猛士越野车但凡是有点颠簸,后面都会扬起冲天的灰尘,风一吹,后面猛士越野车的队员们都被洒得一身都是。等车子到达营区后,几乎所有的队员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人”。

    “格林维尔营区内原本驻扎的队伍很多,有乌克兰直升机分队、尼日利亚防暴队、印度防暴队、尼泊尔防暴队等,现在是裁撤期,这几年各队伍陆续在撤离,现在就剩下我们中国防暴队和军事观察员五队了。不过,这段时间是我们的轮换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搬迁物资到蒙罗维亚,所以基本不接勤务。营区外围的治安暂时由格林维尔分部从绥德鲁调了印度防暴队的一个分队过来协助巡逻。他们就驻扎在我们营区旁边原来乌克兰直升机分队的房子里。白天没有关系,都是我们自己人在营区内干活。晚上我们休息后,两个门分别留下一个哨位,加上一个流动哨,营区外就交给印度防暴队来执勤。”

    受尽折磨的队员们进入营区后终于苦尽甘来,先遣队的两名“大厨”洪李春、张金超已经烧好了午饭,等待他们来用餐了。饭菜很简单,蛋炒饭,队员们吃得津津有味。一顿狼吞虎咽之后,身上的饥饿感才有所缓解。

    “大家去休息吧。赶紧倒倒时差,快点来接替我们工作,我们先遣队进驻这段时间可累坏了,着急着盼望你们过来呢!”先遣队留在格林维尔的临时负责人谭家海对他们说。

    队员们跟着先遣队的队员来到集装箱板房里放行李。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格林维尔都是中国防暴队的大本营,每支过来执行任务的中国防暴队都是140人的编制,所以格林维尔营区能住进去140人,还有几个客房,是留着有国内公安部或者边防部队领导过来视察慰问时住宿的。现在第三支防暴队撤走后,剩余了很多房间,而先遣队30人的队伍里,前往蒙罗维亚保障的走了10人,大约只剩下三分之二的队伍。现在进驻过来的分队有30人,两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