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首次交锋

    第二十二章 首次交锋 (第3/3页)

我个人的想法,还请总警监阁下深思熟虑为盼!”

    徐晓伟的提议针针见血,软硬兼施,辛茨总警监一时之间想不出什么反驳的话。他深深地望着眼前的这位中国人,心里在想:“天哪!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度,仅仅一支防暴队的政委就如此难对付?”他暗自庆幸与徐晓伟是友非敌。

    对于徐晓伟的提议,辛茨总警监还是接纳了。有了他的出面协调,后勤支持部的官员明显态度好了很多,答应会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中国防暴队的船期。

    格林维尔这边,查尔斯先生也一直在为中国防暴队努力着。很快,中国防暴队就接收到了“卡特琳娜号”船方发来的装船通知。

    好不容易解决掉船期难题,马義超要做的事就是把物资押运上船。后续部队过来后,格林维尔指挥中心值班紧张的情况稍有缓解了,李小飞不再每天通宵值班了,而是改由李小飞、马義超、王相伟、高强、孔炜良5人轮流值夜班。恰好这天马義超通宵值班后,本以为交班结束就可以补休,却接到“卡特琳娜号”船长的来电,要求中国防暴队马上将物资押运到码头上船。由于马義超一直以来都是与“卡特琳娜号”船长单线联系,所以“卡特琳娜号”船长拒绝了马義超提出的换个人押运的要求,说必须由他亲自过来签字。无奈之下,马義超简单地洗了把脸后,就带着车队出发了。

    在徐晓伟前期走访绥德鲁中国解放军维和部队后,维和部队给予防暴队极大的支持,派出了吊车、重型卡车等运输工具过来。

    中国防暴队利用这些工具很顺利地把海运物资运送到码头。集装箱的上船很顺利,到了车辆上船的时候出了意外。

    前面说过,为了保障第一次陆运的顺利进行,防暴队采取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把最好用的车子和最好用的零配件都放在了陆运上。车队运抵蒙罗维亚后,最好的车辆留在蒙罗维亚供大本营使用。如此一来,格林维尔营区剩下的车辆无一不是“老弱病残”“歪瓜裂枣”,几乎没有一辆是原装完整的。所以,这些车辆准备上船的时候,好几辆突然熄火了,卡在了码头与船的中间,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马義超没有办法,只能向营区求助。

    接到马義超的求助电话后,二分队分队长谭家海马上率领李宗先、王佳浩、钱仁建、王艺华、周瑜、王翔等“老司机”赶过去,对故障车进行抢修。

    格林维尔码头周边一片荒凉,连棵树都没有,正午的阳光把地上烤得发烫。一夜没睡的马義超又累又饿又困,想躺在车里休息一会儿,没想到车里也是酷热无比,连座位都晒得发烫。

    无奈,马義超只能用手挡着太阳协助“老司机”修车。

    抢修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眼看完不成任务了,大家才无奈地撤回营区。

    不凑巧的是,第二天联利团的装备核查官要过来进行检查,整个格林维尔分队里,马義超是唯一的对接人。从码头回来后,马義超洗了个澡,不得已强打精神,开始写汇报材料和制作 PPT,这累活干下来,抬头看看时间,已经是凌晨 5 点,看来是睡不了觉了。

    第二天上午,联利团的装备核查官过来检查后,马義超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码头,继续装运海运物资。等晚上“卡特琳娜号”驶出格林维尔码头后,马義超才一屁股瘫在车上。车子没开出码头门口,马義超已经呼噜声震天响了。

    类似于这种联利团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多都是中国防暴队的领导到处去求人帮忙。次数多了,也就开始烦了。

    2016 年 4 月份,按照中国防暴队的裁撤计划,15 名在格林维尔的队员将乘坐飞机飞往蒙罗维亚。大概是联利团的职员粗心大意,没有把中国防暴队的队员列入当天的乘坐名单,当 15 名队员在格林维尔机场苦苦等待一天后才发现,飞机竟然是满员的!怀着满肚子的委屈,队员们回到了营区。

    是可忍,孰不可忍?王侣仁怒了,徐晓伟怒了。王侣仁当即写了一封投诉信发到联利团总部,徐晓伟也亲自过去讨回公道。

    刚开始的时候,联利团的个别职员并不把王侣仁的投诉信当回事,他们办事总是推辞、拖拉,给予刁难。以前为了大局着想,一般都是忍气吞声。

    可是这次徐晓伟觉得绝不能再忍了,他似乎听到了心脏即将爆炸的声音。

    可是这个时候绝不是恶语相向的时候,要争回尊严,不必骂街,徐晓伟准备跟他们理论理论。

    徐晓伟问:“为什么出现差错?”

    职员一脸不屑地说:“这是常有的事,工作多了,难免会出现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