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更大的隐患

    第二十五章 更大的隐患 (第3/3页)

角!

    赵天奇每次下哨后,都是第一个急匆匆地走到水龙头旁边的队员。尽管营区用水紧缺,但他还是忍不住打开水龙头,把水量关到很小,然后把手放到水龙头旁边,用力地搓起来。不大一会儿的工夫,两只手都被搓得通红。

    他把手放在太阳底下仔细看了看,觉得不放心,撒上一点洗手液,又用力地搓起来。这次不同,很快,手被水冲得发白了,赵天奇感到水珠滴落到手上都开始发痛,才停止了洗手。其实,赵天奇并非有洁癖,相反,原来他是个并不讲究的队员。从开始到利比里亚外交部大楼开始驻守,他就主动请缨,值守最辛苦的夜班,一站就是一个通宵。回到营区后,脸也不洗,牙也不刷,和衣就睡。但是,最近他却讲究起来,就像洗手,如果不是把手洗到发白,他是一点儿都不放心;就算洗到发白,他心里仍然非常不安。他的所有不安都来自于埃博拉疫情的死灰复燃。

    联利团关于蒙罗维亚出现 3 人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的通知下来后,防暴队各分队马上组织了学习,当时很多队员就在窃窃私语,暗自祈祷千万不要感染上这个“魔鬼”。但是第二天来到外交部大楼执勤的赵天奇却突然发现,存放死者尸体的地方,距离外交部大楼不到 200 米!

    在防暴队队员眼里看起来如“魔鬼”一般的埃博拉病毒,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重视。许多当地人认为,埃博拉病毒是上帝的一种惩罚,只有对上帝不尊敬的人,才会感染上这种病毒并死亡。一直到后来出现疫情,当地政府才重视起来。但是在利比里亚的民俗中,死者是要被亲人拥抱后才能进入天堂的,所以在存放死者的地方,每天过来告别的亲人络绎不绝,每个人都要与死者拥抱告别。而中国防暴队定点驻守的外交部大楼是必经之路,当地群众来来往往地经过这里。在埃博拉病毒肆虐的时候,中国派出了医疗队到这个国家进行援助,所以,当地群众对中国人普遍都有好感,称中国人为“上帝派来的天使”。在与死者告别后,不少当地群众在途经中国防暴队执勤点的时候,会主动上来热情地与队员打招呼。当地人打招呼最热情的方式是拥抱,他们也意识到中国防暴队在执勤站岗,并没有主动上来拥抱,而是以击拳握手的方式表达对中国人的感谢。可是,这个礼仪却给中国防暴队队员带来了困惑!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当地群众过去与死者拥抱告别,然后又过来与自己击拳握手,心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都知道埃博拉病毒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染的。所以,像赵天奇等队员,只能每次下哨后,通过拼命洗手来进行消杀。

    这段时间防暴队在朱均、毛君来等人的建议和指导下,把防疫的措施做到了极致:一是在蒙罗维亚新营地、解放军维和部队运输连和格林维尔三地进行联动定期教育。几名队医分别对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感染症状等知识进行全面介绍,消除队员的心理压力,树立队员的防护意识;只要有人员外出,通过短波电台、电话等方式定期提醒,督促公差勤务人员严格落实卫生防疫措施;利用微信平台定点推送,及时推送最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知识,引导队员正确地对待疫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防护习惯。二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根据埃博拉疫情情况,动态调整防疫响应等级,严格控制人员外出,除执勤公差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出营区,并减少在人群密集公共场所逗留;严格控制车辆派遣,对外出人员合并派车,减少出车频率,并在行车途中禁止无故下车;严格落实体温检测,每人每日监测体温 1 次,外出人员增加 1 次,并做好登记;严格落实巡诊谈心,及时了解掌握队员身体状况。三是严令必须与外人保持距离,避免直接握手、拥抱等肢体接触,外交部大楼的执勤点除外;必须对出入营区人员、车辆进行定点消毒、逐人消毒,合格后方能进入营区;必须每日对营区草坪、厕所、垃圾场等重点部位进行彻底消杀,铲除卫生死角;必须饭前便后洗手,坚持分餐、使用公筷,避免交叉传染;必须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喷洒消毒。

    所幸利比里亚政府在中国的帮助下有了经验,这次埃博拉疫情并没有大范围地传播,几个星期后,全国均没有发现新增的病例,才给了中国防暴队一个心理上的安慰。但是在特殊时期制定的钢规铁纪,却有效地传承了下去。

    从来没有遭遇过雨季的中国防暴队,在刚进入雨季不久,就见识到了雨季给队伍带来的许多不便之处。而队员身上长湿疹、被子衣服晒不干,还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隐患还悄悄地潜伏在不知名的角落里,等待着合适的机会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