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非洲的中国人

    第三十三章 非洲的中国人 (第3/3页)

ONE 合作,建设 2G、3G 网络。

    在工程承包方面,较大型的项目包括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港湾公司)承建利比里亚 APMT 蒙罗维亚集装箱堆场升级改造项目、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木材开发项目、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承建利比里亚邦州邦山脉铁矿勘探项目、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外建)“红灯—邦加—几内亚边境”180 公里道路修复项目(利最大基建项目)、河南国际“邦加—甘塔”68.6 公里道路修复项目、中铁五局“鱼镇—哈珀”50公里道路修复项目、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技公司)10 兆瓦轻 / 重油发电站项目等。

    据这次调研统计,在利比里亚的中企共有 23 家。

    如何与中国企业和华人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现在成了徐晓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这时,他想起来在格林维尔和蒙罗维亚与队员马儀超的聊天,马儀超告诉他的几个小故事。

    在维和之前,马儀超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利比里亚这个西非国家。等到维和的正式通知下来后,马儀超才开始在百度上关注。从度娘里了解的信息,这个国家不大,从地理环境看跟浙江一个省差不多,从人口看跟浙江省下面的台州一个地级市差不多。度娘告诉马儀超,这个国家战乱时间比较长,一直到现在,国内还驻扎有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及维和警察。受此暗示,马儀超一度以为,在这么一个战乱的国家,中国人应该蛮少的。谁会吃饱没事干去一个战乱的国家呢?直到到廊坊维和培训中心上课后,老师告诉队员们,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居然生活着数千中国人!然而蒙罗维亚是该国首都,人数多点可以理解。中国防暴队驻扎的格林威尔,只是利比里亚下面一个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州中心还不如中国一个乡镇集市繁华,居然也会遇到中国老乡。

    2016年3月27日,作为指挥中心队员,马儀超随同执勤小组外出。这天的任务是到格林维尔营区附近的一个木材厂进行走访。初时马儀超并不理解,走访应该到这个州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为什么选择木材厂这个地处偏僻的小厂?据马儀超所知,格林维尔地区除了零星的居民房之外,大部分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马儀超曾经跟随过倒垃圾的勤务,除了一条颠簸的泥路外,几乎没有可供车辆开进的小路。泥路两边全部都是原始森林,杂草丛生,不知名的动物藏匿在草丛中,就算是当地人也不敢轻易进出。

    车子很快在距离营区4公里左右的一条岔路上停了下来。这是一条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小路,在茂密的野菜中隐约可见土黄色的印迹,估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与旁边高大的灌木相比,也只有茂密的草丛能走出一条小路。执勤小队用棍子边走边探路。这是一种驱蛇棍,在脚落地之前,必须用棍子拍打前面的草丛,如果草丛中有蛇,被棍子一动必然逃去。格林维尔毒蛇繁多,马儀超在营区里就看见过不下3种蛇类,一律都是三角形头部,这些蛇类有剧毒,在医疗极度缺乏的任务区,被它咬上一口,几乎可以放弃治疗等死了。

    执勤小队就这样慢慢探索着前行,逐渐小路变得开阔。随着从林荫中走出来,前面廓然开朗,一座小型的木材厂出现在执勤小队面前。这就是执勤小队今天勤务的目的地。看见执勤小队过来,木材厂的工人马上热情地迎了上来。都说非洲人与中国人友好睦邻,这话一点不假,他们放下了手中的活计,纷纷走过来与执勤小队碰拳击掌,并且在周围用本地发音很重的英语与执勤小队交流。正当马儀超用摄像机拍录时,镜头中忽然出现了一个黄皮肤的亚洲人。这是马儀超到格林维尔地区后看到的第一个黄种人,心情难免激动无比。马儀超赶紧上去用英语问他是日本的,韩国的,朝鲜的,还是东南亚国家的?谁知道他用一口地道的东北话回答马儀超,他是来自辽宁的。他乡遇故知,马儀超给了他一个结实的熊抱。

    这位中国老乡告诉马儀超,他姓赵,是这家木材厂里的机器维修师傅,来利比里亚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这是一家中国与印尼合资的木材厂,总部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格林维尔是一个分部。木材厂总共有400多员工,其中中国人占了十分之一左右,基本上都是属于蓝领的技术工。从第一支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到格林维尔执勤开始,就一直不间断地对木材厂进行巡逻,这么做的目的不仅是日常勤务,更是为了保护中国同胞的合法权益。自从格林维尔地区有了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之后,他在工友中的地位就非常高,因为其他的黑人工友都羡慕他可以流利地与防暴队员沟通交流。每次巡逻结束后,黑人工友会持续几天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