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迷雾

    第二章 迷雾 (第2/3页)

实在妙不可言。你且听我慢慢说来。”

    原来天玄宝盒乃三皇尚未面世时,大荒龙祖以龙威镇压世界,有感天劫的厉害,因此动心起念,在自己左眼中以元神为火,用时两千年方才辛苦炼出。世传“天玄宝盒”中放有大荒龙祖亲手铸炼的宝剑一口,并三卷仙法及一对道家至宝“天地环”。那三卷仙法皆乃大荒龙祖亲手斩上古凶兽,取凶兽之血于菩提叶上写成,仙法若出,万邪避让,正气行将充盈于世间,乃是稳定三界平衡第一经典。“天地环”则是大荒龙祖亲手所炼的法宝,此环一出,百魔辟易,万恶远遁,有天地之重,变化玄微,功用不在道家天藏诸宝任何一种之下。至于那口宝剑,则可以想见。世上剑侠多如牛毛,练成剑仙者却是屈指可数,得此宝剑,剑仙一日可成,登山踏雾,白日飞升,只在须臾之间。但大荒龙祖在东海之滨涅槃后、第一次天劫发生,当时天地巨变,“天玄宝盒”忽尔消失无踪,至今已有三千年。崆峒剑派因道祖亲手托付之故,为寻此宝前赴后继,付出了无数人力物力要将它寻回,奈何“天玄宝盒”偶然仙踪一现便即消失,这三千多年来,“天玄宝盒”共在世上出现过五次,每次都引起正、邪两派的殊死争夺,直令世界动荡不安,生灵涂炭,流血五步,横尸千里。

    广成子去世前曾对弟子说道:“此盒乃是道祖托付于我负责看守,厉害相关,须待有缘人来方可安服。若是无缘,即便将它取到手中,亦复无益,不过徒添杀戮而已,汝等万不可逆天行事,此盒是否能见有缘人,就看缘法罢了。”众弟子听了,战栗不敢言,于广成子仙师去世后,即以“万花宝符”将此盒严密封印,藏于混元洞中。那混元洞道路曲折,机关甚多,崆峒弟子以为此盒放在混元顶,当可无忧。岂知广成子去后,天地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年第一次天劫降临,崆峒山虽未受损,但封印“天玄宝盒”的混元洞却在天劫之后现出裂纹,“天玄宝盒”从此骤然消失于世间。崆峒弟子侦骑四出,始终再未找到天玄宝盒的下落,这件事也就一直成了历代掌门祖师的一块最大的心病。

    元元大师说完,沉吟半晌,才道:“贵派祖师上古剑仙广成子为十二金仙之首,道法深湛,立于世间,抚剑扬眉,惩凶除恶,宇宙一清,后来者虽亦步亦趋,却难及广成子那般手段雷霆,为苍生百姓,任劳任怨,翦除奸凶。可知所为者何?皆因修行人一心求道,图的是自身的修为,却把世间万物的疾苦置于无物,并无悲天悯人的包容之心,于道祖所传《道德》,谬之远矣。如此而言,纵活千载,修得飞天入地,颠倒阴阳,法力无边,又亦复何益?”

    天游道长说道:“大师教训甚是。贫道道德微薄,希望将天玄宝盒找回,消弭世间因天玄宝盒此起彼伏的血光之灾,至于这天玄宝盒与贫道是否有缘,贫道却委实从未想过。”元元大师点头赞道:“你有这片心,已是极好的了。”天游道长道:“久闻大师有法眼,今日贫道除了前来问候请安,还有请大师指点迷津之意,愿大师有以教我。”元元大师一怔,笑道:“好,好!就凭你这片心,老衲也愿助你一臂之力。你随我来。”

    原来元元大师乃西天佛子转世下凡,在天台山中取万年古井之水,于九龙鼎中烧炼出一件法宝,名为“玄天镜”,世间之事,只用水擦拭镜面,须臾便知。昔年两人相会于赤驼河边,元元大师曾以此镜示之,天游道长艳羡不已。他是直到到了天台山脚下,才想起元元大师有此一宝,所以特来请见。元元大师乃是有道高僧,禅心明澈,宽博有容,不用细问,便知天游道长来意,当即带了天游道长,往后山收藏玄天镜所在“藏微阁”而来。

    那天台山寺藏微阁乃是某年某月某天,一块巨大天石从天外飞来,落在此间,元元大师知道天降神物,福源无边,于是亲持斧、钻,耗八十一年寒暑之功雕凿成一处收藏佛家经典的所在。藏微阁大成之日,睿彩千条,金光万道,照耀东南,经久不息,乃为天台山寺“第一瑞宝”,外人等闲不得见的。元元大师到了藏微阁前,合十行礼,说偈道:“诸方云翳,四境清明,今日开藏,宁不欣喜?”说谒已罢,头顶天钟一响,霞光万道,开了宝藏,但见一座亭台楼阁,现于眼前。天游道长赞道:“佛法无边,果真神妙难言。”元元大师微微一笑,进藏取了昊天宝镜而出,就藏微阁边万年古井中取水一瓢,轻轻洒在镜面上。说也奇怪,井水洒上,原本殊无生气的镜面上忽然毫光绽放。元元大师把袍袖一拂,道:“道兄请看!”

    天游道长凑过去一看,但见镜中黑、白、红三道雾气纠结一处,缠斗不休。那三气缠斗之处,似在山林云海之间。天游道长看罢,道:“此乃何处?贫道这就去。”元元大师道:“正在天台山境内西南三百里所在,有一处‘无限谷’,旧日曾是大禹王锁禁天下妖魔的所在,那黑、白、红三气,乃是魔教、正教、人教的气数。你看正教与人教所在,气势渐弱,汝当速去,以为助威!”

    天游道长忙道:“贫道告辞。”元元大师从衣襟上取下一物交在他手中,道:“此乃老衲在天鸡眼中毫毛所练一口‘指南针’,你出门之后将此针抛在空中,不用管它,它自会飞行,你跟着它去就是,再无差错。”天游道长谢了,急忙出门,将元元大师所赠飞针抛在空中,果然飞针一闪,带起毫光,向西南飞去。天游道长忙在瀑布中抓了一把水汽望空一洒,念声“疾!”驾起水遁,也是一溜青光,跟着飞针后面,一路飞来。

    那两道青光,一前一后,始终保持十来丈左右距离,向天台山西南风驰电掣般飞行。天游道长驾水遁尾随了指南针百十余丈,途中渐有浓烟、鬼怪发现,想了一想,把昆吾剑拔在手中,一面运起金光护身法,小心戒备。但见飞针越飞越深,山谷也渐渐崎岖。飞到后来,遥望四周漆黑一片,似是空无所有。天游道长艺高人胆大,念动咒语,金光护身法的金光变得宛如既望之月,金辉四射,照得到处通明,清白如昼。原来眼前山谷,高深平旷,别无他物。侧耳静听,隐隐听得烈火风雷,从山谷深处透出。原来两道青光越飞越远,竟直入山腹之中,怪道丝毫不见光亮。天游道长正惊疑间,猛可里前面阴云一团,迎面飞来。那枚指南针望空一落,正好掉在了天游道长手中。天游道长知是敌人来了,收了飞针在身,仗剑而前。

    但见阴云笼罩之下,一道黑光,飞将起来。天游道长宝剑一指,光芒万道,扬手一团雷光,乃是五雷天心正法,雷电交加,向阴云打去,身剑合一,催动遁光,冲上前来。雷光触到阴云,轰的一声,化为万千绿火,纷纷爆散,瞬息之间,山腹全为火海。阴云中飞来那人名叫烈阳道士,上古作恶,被禹王收禁神魂在此,骸骨早就消灭。但它元神未灭,不知何时竟被它冲破禁制,托生为人,继续为恶。他在山腹之中采地窍阴火,练成阴火剑三十六口,如被他剑光困住,须臾之间,就要被烧成灰烬。天游道长见山腹中火光遍地,却丝毫不暖,反而有阴寒扑面,已知有异,忙运起玄功,催动遁光,电射星驰飞离险地,向山腹外冲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