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涨幅上千倍的大生意

    第37章 涨幅上千倍的大生意 (第3/3页)

。其中,大料从6万元一吨,涨至3000多万元一吨。

    后来随着北上广深一带有钱人之间开始流行手串热,好的海黄原料更是以公斤来计价,要数万人民币一公斤。

    据林志勇说九十年代时候海黄价格更便宜,只要几元、几十元一斤。

    李晓凡算了一下,即使从2000年初开始计算,二十年间,这海黄的价格也翻了至少翻了500倍。

    二十年间,申城的房价涨幅与海黄比起来,那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至于海黄为什么涨幅那么惊人,据林志勇介绍,野生海南黄花梨成才时间很漫长,一般至少要经历100年才能成才。

    而当初海南当地人们并不珍惜这种到处可见的木头,除了百姓煮饭烧水用作农具造房外,50年代大炼钢铁那个时候,被大量砍伐用于炼钢,因为海黄含油量高耐烧、火旺。还有不少被碾成碎料做香料出口东南亚,和橡胶等战略物资一样,能换取紧缺的外汇。后来还作为中药材,被药材公司收购,流向全国各中药材基地和药材厂。

    八十九年代改革开放后,国门洞开,先知先觉的港台地区和国外的商人、收藏者,纷纷涌入中国大陆,不少先知先觉的人开始大量搜刮当时大陆廉价的旧式家具,尤其针对海黄、紫檀为主的名贵家具。

    后面海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房运动掀起,各路商人使尽手法,诱得使用海黄做盖房用材的百姓拆房,连牛栏杆、牛轭、牛栓、牛犁也顺手牵去,搜得不剩一根烧火棍。还有上山下乡拉网式地搜刮,有活体的刀斧并举,残留地下的树头树根,则连根拔之。各种盗伐屡禁不止……

    这些疯狂的举动,使得本来就存世量不多的海黄越来越珍贵,越来也稀缺,价格也年年暴涨。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林志勇曾告诉李晓凡九十年代在海南一带的海黄价格只有几十元一斤,相对于二十多年后上千倍的涨幅,“海黄”这绝对是一门值得投资的好生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到这里,李晓凡赶快从腰包里取出笔记本记录下这门生意。

    正记录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