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废术闭关的楼兰古城(5000)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286章 废术闭关的楼兰古城(5000) (第1/3页)

    楼兰古城位于大漠之中。

    春秋战国时,各国纷争,刀兵不休,战云四飞,硝烟弥漫夏宇,却很少有打扰到这大漠深处。

    这座古城的名字在八百年来,也几经变革,但是,似乎冥冥之中真有神佑,城中人口始终未曾遭逢太大的天灾地难,维持在一个并不过剩,也不显得稀缺的程度。

    因为服饰风格不同,口音不同。

    盖聂以及墨家的统领吕大师、班大师、大铁锤,在抵达这座古城之后,初时难以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也引起了城中众人的关注。

    还好,在他们依照建筑风格的华丽程度,走向这座城市中枢地带的时候,终于遇到了一个见多识广,能够与他们正常交流的人物。

    在说明来意,等待两天之后,他们也见到了这座城池的管理者。

    楼兰古城之中并没有国王城主一类的职务,最高的统治者,被称作大祭司,而且历代的大祭司,一般都是女性来担当。

    这位大祭司,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头部有一些金色饰品,五官精致,白色的绢布,巧妙的在她周身缠绕,形成一套有足够暴露面积,清凉透气而又纯洁神圣的衣服。

    她手握权杖,在一座空旷高大的大殿之中,接待了吕大师等人。

    “三百年前的约定,就算是楼兰的祭司一脉,也已经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了,没有想到,居然还会有人千里迢迢深入荒漠,来送还这件古物。”

    大祭司对吕大师显得十分欣赏的样子,说道,“你们的学派,就像是古册之中记载的一样,果然是最为恪守信义的一群人。”

    吕大师笑着回应道:“有诺必践,是人立身之本,天经地义,份所当为。”

    他早就将那件宝物从腰带机关之中取出,换了一个小小的锦盒安置,此时便将锦盒递出,说道,“这就是墨家祖师三百年前,从楼兰借走的龙魂,请大祭司验收。”

    大祭司接过锦盒,打开一看,所谓的龙魂,看起来只是一个牛眼珠大小的珠子。

    不过这个浑圆的珠子里面,却有精美的龙纹图案,如果是仔细观看的话,甚至会觉得其中那一条小小的金龙,像是要脱离珠子,飞腾出来。

    实在是栩栩如生,疑真亦幻。

    大祭司拿起了这颗珠子,仰头对着天窗中落下来的光芒观察,道:“果然如同传说中一样美丽。”

    日光透过龙魂宝珠落在大祭司的脸上,有一条小小的龙影,因此映照在她秀丽面貌间,随着她转动宝珠,光影变化,而从脸上移开。

    她以这种纯粹欣赏的姿态看过之后,就将龙魂放回锦盒之中,说道:“看起来应该是真品,况且,几位能为了数百年前一诺远道而来,也没有必要再弄一个假的来蒙骗我们。”

    吕大师听着这大方信任的话语,心里却是微觉错愕,暗想:什么叫看起来像是真品,龙魂又不是用来观赏的东西,随便找个机关试一下,不就知道它有没有动力了?

    他跟旁边的班大师对视一眼,一同察觉到少许古怪的地方,便试探着问道:“大祭司,恕老夫冒昧了。”

    “在祖师的手册之中,曾经记载过,古城中的人们,掌握着许多神奇的技术,对于墨家的非攻机关术也有一定启迪的作用,龙魂蕴涵着几无穷尽的神妙力量,大祭司何不取一具新造机关出来,将之安入其中,试验一番?”

    “这件事啊。”大祭司不以为怪,说道,“大约在一百年前,那一代的大祭司带领城中的能工巧匠,试验一种新型的机关,结果接连出了许多事故,甚至引起一场大爆炸,使得全城惊悚。”

    “经过城中各户共商,大家决定,从此停止关于机关术的研究,而且当初那一批巧匠死伤惨重,机关术和通灵术法的相关记录,也基本都被烧掉,百年下来,城中已经没有什么机关造物还能正常运行了。”

    大祭司话一说完,吕大师和班大师皆感无言。

    制造机关的时候遇到事故,这种事情在墨家机关城那边也是屡见不鲜的,只不过他们单独圈出了一块地方,专用于匠人之间的创新研究。

    只因为几场事故就全都废止这方面的学问,岂不是因噎废食。

    况且,把收藏技术图书跟试验新型机关的地方靠那么近,一出点事就全烧光,这得是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做出来的选择。

    这座古城看起来实在是安宁了太久,城中的人已经不懂得什么叫做居安思危了。

    大祭司看出他们脸上的忧虑,竟然还反过来劝说:“几位贵客也不必觉得太过可惜,其实治理一座城池,机关术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管理者,有没有法术,同样不是关键。”

    “百年以来,机关造物逐渐荒废,但我们城中百姓依然能够丰衣足食,就算有时候遇到外来的商队,误入此地的难民,我们都有能力将其接纳。”

    “没了机关术,大家过得比百年前还要开心,至少都不必那么提心吊胆了。”

    望着这个大祭司脸上的真心笑容,吕大师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大铁锤下意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