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活在你的世界里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让我活在你的世界里 (第1/3页)

    我叫林非

    1989年1月22日出生。

    出生于龙岩市新罗区南边郊区的小镇—东肖镇。

    小镇三面环山,分邻着几个村庄,我家位于镇中的榴坑村。

    镇中心有个市集,五天赶一回圩。我的小姑姑在市集中开了一家兽药店。

    龙岩三中(东肖中学)与市集相邻,中间是个加油站,位于镇上东边,一条公路从北边城里延伸上来,呈弧线在学校门口与加油站和市集面前经过,通向西边的“红坊”(地名)。

    我奶奶的妹夫就是三中教导主任退休下来的,现在想想,那时候我也算是倍受老师们的照顾,多少有点他的关系,只是不能确定,我也没有去问过。

    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就在城里居住打工,我与弟弟便在老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两兄弟小学时期就读于镇中的中心小学。

    中心小学在当时不大,每个年级只分甲乙两个班,从最早最少的23个人,到我读六年级的时候最多有33个同学。

    男生:陈桦,陈健,陈金亮,陈建安,陈文隆,张宝宝,张健龙,饶欢,黄涛,黄潘,张煌……

    女生:小陈琳,大陈凌(这里因为名字同音,老师按个头叫的大小),王龙芳,张旖(读yi,一直叫第三声,很多老师经常读错),许雯,段思路,陈晓滦,陈筱帆,陈冰华……

    这些名字是至今记忆深刻的曾经乙班中一部分的同学。

    这个故事要从我们一起步入中学开始讲起。

    还未到9月1号,学校通知8月28号所有新晋学生参加一场考试,说是为了分班。

    刚和许雯一起参加完军训式夏令营的我也去了。

    毫不例外的和几个玩的比较要好的同学走到了一起,其中包括陈桦,张健龙,张宝宝。

    “我要把他连根拔起。”陈桦做了一个拔草的动作说道。

    张健龙和张宝宝一脸不屑,就我一脸懵逼地问道:“什么连根拔起?”

    张宝宝不耐烦地说:“他说的是我们的年段长。”

    听他们说完之后我才知道:年段长,张连根,据说是个魔鬼教师,很是凶悍,以前发生过学生报复老师的事情,但是张连根听说打了不少人,就是没人敢动他。

    考试中场休息时间,有一个人故意撞了我一下,然后走到另外一群人中看着我议论着。我看到其中的陈文隆,我知道,那是小学时期结下的梁子,也不去理会。看来,入了中学之后不会很安生啊。

    原来的中心小学六年乙班,在步入中学之后,经安排,被拆得七零八落。

    初中部的(1)(2)(7)(8)班设在新教学楼的一层,这栋新教学楼的建筑风格很有趣,从上空俯视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学楼呈一个“凸”字形状。按照“凸”字的笔画顺序,(1)(2)班安排在“凸”字第二笔和第三笔位置(即‘凸’字左边)。中间突出部分一楼是大厅,简单的挂着几幅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

    (2)班的隔壁就是年段室(老师简易办公室),然后是对着“凸”字大门的楼梯,再往右边便是和(1)(2)班对称位处“凸”字右边的(7)班和(8)班。

    我和张宝宝,张健龙,陈健,四个人被分到了(1)班,再续同班之缘。

    与(1)班只有一墙之隔的(2)班就比较热闹了,除了陈建安,陈金亮,和饶欢三个男生,还有陈晓滦,陈冰华,(大)陈凌这些女生分到了一起。

    初一(3)班的教室与高中部一起在后面的旧教学楼里,地势较高。是初一年段中最破旧的教室。有趣的是这栋教学楼是一个“凹”字型。凹进去的部分因地势需要而建了十几阶阶梯。(3)班则未处于“凹”字右边,正对着(1)(2)班的后窗,相距十米左右。原先的乙班中只有倒霉的陈桦被分了进去,听说最早陈健是分到(3)班的,但是因为(3)有一个学生与他同名同姓,所以又重新划分到了(1)班。

    (4)班?可能觉得数字不吉利,没有开设。

    值得一提的是(5)班和(6)班。

    学校称他们为“实验班”,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去的。每年的学费要比其他学生多出1000多,貌似是重点培养成绩怪物的场所。被独立安排在了综合楼。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自然纷纷帮孩子报名,争取名额。(后经过考证,纯属忽悠人的,那里走出来的差生不比其他班级少,反倒是一个个都修炼得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毕竟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