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合作伙伴

    第32章 合作伙伴 (第3/3页)

都心知肚明,对于文物在长久发展的价格变化肯定是了如指掌。

    他们言谈甚欢,慢慢的熟悉了起来,就像是两个知己朋友那样,一扫刚开始的拘谨。

    慢慢的,看到气氛融洽,双方说到了正题。

    之所以许一飞找上门来,是因为看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并不像是体制内工作的样子。他身上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闲散气质。

    看起来像是无所事事,混迹于文化市场做“捡漏”行当。

    这都是眼力独到的人,凭自己的本事,在文物市场找到价值不菲的真货,然后利用差价赚取钱财的行当。

    但是北方沿海城市文化底蕴并不浓厚,文物存留量相对较少。

    改革开放之后,文物贩子们在这里面也做不出什么太大的文章,所以说整个文化市场也都是小打小闹,而且虾兵蟹将以次充好,假货横行。

    在文化市场的顾客也大多是一些极为初级的爱好者,对于文物并没有什么太大爱好深度,和当地文物贩子的水平正好相符。

    但是这个年轻人是从外地刚刚搬到这个城市的,一看之下大失所望。

    在这种氛围之下自己的一身白领,也没有任何的用武之地。在这几年当中,身为故宫博物院资深人员的父亲实际上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了数次工作。

    这些工作谈不上什么待遇良好,都是一些在文物部门底层的打杂工作。

    在这个年代端上铁饭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是别人肯定喜出望外。

    可是这个年轻人志不在此,他一直想要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所以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最后甚至主动辞职。

    80年代的辞职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把自己的父亲气得够呛。

    一次两次还可以,到了后来,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干脆也就听之任之,随便他胡闹了。

    所以许一飞看对方脸上没有任何体制内职工的气质,猜测的十分准确。

    年轻人现在也很苦恼,他没有想到自己原来的生财之道因为换了一个城市就彻底的没了指望。

    所以今天在文化市场,他才会打发牢骚,说话也毫不客气,许一飞将对方来历打听明白之后,便开门见山将自己的想法说的出来,

    他对年轻人说道:“其实我一直也想在文物上做点小生意,但是现在临近高考,实在是没有时间。”

    “想找人投资合作,但是在这个城市还真的没有什么内行人,我也是十分的头疼,今天咱俩碰到了,可以说是有缘分。”

    年轻人听了,立刻眼睛里面透露出兴奋的光,他听得出来对方绝不是在客套敷衍,而是真正有着一定的投资财力,想要在这个领域把生意做起来。

    年轻人立刻说道:“这件事情交给我,在这个行业我还是有些人脉的,父亲有很多老部下都在各地当文化站站长,有一些在河南,陕西文物大省,各地都有分布。”

    许一飞听了乐得一拍大腿,心里暗道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