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才识不凡谋初定

    第八回、才识不凡谋初定 (第2/3页)

”为主,杨远风使的则是“狮虎拳”。过了四十多招。刚开始双方都只用五六分内力,再逐渐加大。四十招过后,奋龙只能使上十分内力才能和杨远风相抗了,而杨远风也使上了七分内力。

    双方又过了六十招,两人对对方的武功,已知根知底了。因此,出招拆招,攻守相抗,已如同演练,真是酣畅淋漓,痛快至极!

    杨远风此时不由对少林武功也产生敬佩之情:“奋龙的武功虽不及自己,自己使七分内力便可和他打成平手,但他所练的少林武功功底十分扎实,功法朴实,未有凌利阴狠的杀招或毒招,但遇强则坚,却能在面对比自强大的高手时,也应对得从容自如。奋龙也不愧为罗汉堂的首徒,自己若要将他彻底击败,除非出奇制胜,否则不仅要使出十分内力,而且还得再五十招以上。”

    杨远风心念一转,大吼一声“看我的‘罗汉长拳’如何!”就使出了少林的罗汉长拳, 使了其中的一招“驱车长出”,并运上了十分的内力。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双方都熟悉这一拳法,交起手来可无所顾忌,不怕误伤了对方,因此双方可以拼尽全力。

    “罗汉长拳”是少林罗汉拳的基本拳法之一,拳法简单实用,又兼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后来逐渐在河南民间散播开来,乃至各地与少林有渊源的流派中的拳法,都有罗汉长拳传承,流传很广,所以不是少林派弟子的江湖中人却会罗汉长拳并不奇怪,甚至连街头卖武艺的也有时会表演一套罗汉长拳。“天下武功出少林”并非说天下武功皆源自少林,也并非说少林武功就是天下第一,而是指少林功夫如海纳百川,博大精深、流传深远。

    奋龙会意,也以“罗汉长拳”对阵。双方都是以攻带守、守中带功为主,所以一交手,刹时拳影重重,拳风呼啸,如暴风骤雨急至,毫无间歇。只见杨远风的拳法如铁马飞奔,势不可挡;奋龙的拳法如铁锤飞舞,精坚无比。两人使的都是罗汉长拳,但使出的拳法竟然是形同,而势不同,却又都有如此大的威力。一套简单的拳法竟被使得如此神奇,众人看了,都不由点头赞叹!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招数再好的武功,如果没有配合高强在内力,那就成了花拳绣腿了,打到武林高手身上,就象隔靴搔痒。江湖上各门派的招数繁复无比,各有各的长处,但招数多了,有些招数就难免有大同小异之处,也很难说谁比谁的好。在真正的高手眼里,关键是使招数的人怎么用,能否用得恰到好处,又能把威力发挥出来,而要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就要有非常深厚的内力,所以要练好武功,内功修炼与招数的运用相结合缺一不可。而江湖上能把罗汉长拳使得如此神奇的,除了杨远风与奋龙两人外,恐怕没多少年轻人能做到的。

    过了六十招,石生大师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杨远风和奋龙听到法号,知道是到了适可而止的时候了,两人刹时收招分开两边,慢慢收功调息,然后向对方及石生大师、林因明总管及众武僧抱拳行礼。众人只见杨远风脸色微红,而气息仍平缓深长,而奋龙则是脸上身上见汗滴,气息粗重,调息了一会儿方好,此时,两人武功的高低已判。

    杨远风休息了一会儿后,在石生大师的建议与安排下,又和罗汉堂的众武僧交流切磋了少林棍法等诸多少林绝学,而石生大师和慧生大师则在一旁不时地为他与众武僧进行指点或解说。

    ……

    夜晚,慧生大师新自来请林因明和杨远风至少林持方丈房中议事。见过礼上完茶后,少林寺方丈无界大师示意打杂的小沙弥退下,房中只剩下无界大师、慧生大师、和林因明及杨远风四人。

    然后,无界大师对林因明和杨远风说道:“二位施主,前几日收至刘盟主的来信,说不日二位施主将至本寺拜访,并说二位施主有要事参商,再三酌情定夺,想必是江湖上有重大之事?”林因明回道:“此事说来话长,但想必无界大师已听慧生大师说过武林盟组织江湖上各大名门正派剿来上天门的事了,此事亦与上天门有关联。”

    无界大师道:“阿弥陀佛!林总管直说便是。”林因明又说道:“各位可能有所不知,上天门虽被铲除了,但从上天门被俘的歹人交待的线索查知,上天门后面还隐着个庞大的组织,这个组织就叫‘天乐宫’,上天门只不过是天乐宫的一个前哨罢了。天乐宫是一个极其严密的组织,因此在江湖上可能存在着多个分舵,据林某查实,除了上天门,还有一个是‘云天门’,一个是‘飞天门’,但这两个分舵的具体情况还未摸清楚,至于分舵下有多少分坛,现在更是不得而知,有待进一步查探。”

    杨远风插话道:“怪不得我们铲除上天门时,那两名带头的灰衣人受伤后便服毒自尽。如此看来,他们肯定是怕泄露了组织的秘密。”林因明道:“是的,当时我也怀疑,只是在没有弄清楚之前,怕打草惊蛇,所在刘盟主和我就有意压住这事不提。现在终于掌握了一些线索。”

    林因明接着说道:“上次铲除上天门,只不过是断了天乐宫的一个小指头而已。林某派人暗中提防数日,却未见天乐宫有报复的举动,但根椐获得的情报,护天门和飞天门仍在江湖上隐秘行事。林某诂计天乐宫主是因为上天门被铲除之事由于事发突然,故一时半会还未能组织报复,或是认为小忍则乱大谋,所以在伺机而动。若是如此,那就更不得不防了。”

    林因明又说:“林某此番随杨少侠前天拜访少林寺,不仅是个人趣向,另实则仍受刘盟主嘱托,前来请教无界大师,参商定夺提防之计。”

    无界大师说道:“阿弥陀佛!林施主辅佐刘盟主多,江湖之事大多由林施主操办,林施主谋划细致周到,老纳早有闻名,上次铲除上天门又是一例证。林施主此番前来议事,想必是早已胸有成竹了?”林因明道:“大师过誉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上次幸亏有杨少侠及时提醒并力克上天门中的灰衣人,否则林某思虑不周,差点出了大差错!”杨远风听了,快紧说道:“林总管殚精竭虑,偶尔小有遗漏也不碍大局,铲除上天门之事,晚辈只不过是尽一分绵薄之力,使我方的人少些损伤而已。”

    杨远风刚才心中纳闷:“林因明总管来少林寺中与无界大师商议如此重要之事,为何让初出茅庐的自己参与其中?”杨远风哪里知道,刘代天盟主已在给无界大师的信中极力赞誉推荐他,并提议让他参与议事,故无界大师亦才请他和林因明一起前来参商。

    林因明道:“林某想,上次铲除上天门后,天乐宫必然有所提防,要再对其分舵进行清剿,恐怕不再那么容易了。若鲁莽行事进行强攻,又怕反中贼人奸计。所以林某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林因明又把所掌握天乐宫及其分舵护天门和飞天门的情况作了一番详细的介绍。众人听了一时沉默,陷入了沉思之中。

    杨远风思虑了一会儿,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后说道:“晚辈认为,铲除上天门后,武林盟与天乐宫已势成水火不两立,虽一时平静,但日后难免冲突不断,乃至掀起血雨腥风,江湖动荡。各大名门正派力量强大还可应对,力量薄弱的小门派则人人自危,恐有遭覆灭的危险。”

    众人点了点头,杨远风又道:“晚辈有个想法,不知是对是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