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妙笔丹青醉心痴

    第十八回、妙笔丹青醉心痴 (第2/3页)

了起来。

    说起这慈海神尼,本乃峨眉派中人,在人间活了一百一十三岁,五年前才驾鹤西去。若算起辈份来,慈海神尼乃是现任掌门空寂师太的师叔祖,同在佛门的弟子中算辈份比少林方丈无界也高了两辈,比慧生大师高了三辈,而刘代天则早年受伤时曾受过慈海神尼的神丹妙药救助之恩,所以当他们三人听到“慈海神尼”这一名号时,才有这么大的反应。

    只是慈海神尼年过八十后,她说人终究还是要服老的,自己已是力衰气短了,对于江湖之事就再不过问,从此退隐江湖。且慈海神尼的医术十分高明,所以她退隐江湖后,只在民间游医,广施丹药,忙于为民众解救病痛之苦等,再也没有回过峨眉山。

    因此,江湖上的年轻人几乎没人听说过“慈海神尼”这名号。而刘代天盟主、慧生大师和峨眉派掌空寂师太等也大多已有二三十年没见过慈海神尼了,他们只听说过慈海神尼在十八年前收了名寄名女弟子,但那名女弟子并入谍载册,所以空寂师太也不认识那名女弟子。原来,慈海神尼觉得自己毕竟年纪太大了,收名女弟子,也好帮她采药练丹,以及相互照顾生活起居等,哪天她撒手西去了,也好有个人来收拾和焚化她留下的遗骸。

    刘代天盟主、慧生大师和峨眉派掌空寂师太等,都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广义会副会长华鸣洲,居然能识得慈海神尼最后收在身边的那名女弟子!台上台下的人都顺着华鸣洲眼神的方向看去,只见到在台下站着的峨眉派弟子位置的方向,人群的最后面,站着一位年轻姑娘。

    只见那位姑娘身着裙布钗荆,虽简朴但却干净整洁,以纱巾蒙着下半张脸,头上发髻无饰,仅脑后以赤绦束发,青丝流瀑垂于后背。只见她额若覆肝光润圆满,山根若瓶颈承上启下;眉若远山横翠,眼若晴空皓月;神采清澈而自有仙气,气质端庄而自生威严,令人不敢正视!只是恨天公不作美,偏偏让她在左眼尾处生了一小块黑褐色的胎斑,就象是美玉中的瑕疵。又以纱巾蒙住下半张脸,鼻子、嘴唇与下巴美妙的轮廓虽隐约可见,只是说不定纱巾下还有更多的胎斑,真是令人又敬又怜,又不敢多想!

    原来,就在台上杨远风与曹云烟对掌时,台下的众人的眼睛大多只顾着看好戏。华鸣洲却在台下不时地走动着,目光乱扫,当他看到站在人群最后的一位眉目秀丽,却以纱巾蒙着下半张脸的姑娘时,就多看了几眼。

    华鸣洲一开始也没想起来此人可能是慈海神尼的女弟子,只觉得似曾相识过!当他脑海中闪起一个多月前,与小叶子在前岭庄的一户农家蹭喜酒吃那时候的情景。那户农家厅堂上挂着一幅“慈海神尼救苦救难功德无量图”,那画中就有一位蒙着下半张脸,手里端着药葫芦的小姑娘,那画中的小姑娘左眼尾也有一块黑斑,本来他以为那是画那幅画的秀才手拙,不小心溅上墨水弄脏了画面。而此时,当他看到眼前这位也是纱巾半蒙着下半张脸,左眼尾有块黑斑的姑娘时,又孤零零地站在峨眉派人群的后面,就拿准了她就是画中慈海神尼的那名女弟子,便走过去有意无意地与她搭讪起来。所以,现在华鸣洲又故意请她上台来一起演练剑法,想看看她有何反应,借此验证自己的猜测。

    那位以纱巾半蒙着脸的姑娘听了华鸣洲的恳请,果然穿过人群,跃上台来,落落大方地向众人行礼,自报家门道:“慈海神尼弟子赵青心,请各位多多指教!”赵青心说完拔出剑来,看摆架式的样子,是要与华鸣洲比试。

    虽然华鸣洲说是要一起演练舞风刀法与万花剑法,但刚才在台下,他上前去与赵青心搭讪时,眉目含情,言语中也时不时流露出关怀之情、交好之意。赵青心本来跟随师父接触的大多是老弱病残的贫苦百姓,就是没有过单独与青年男子有如此近距离的面对面闲谈过,更是没有如此的四目相对过。而且华鸣洲此时正是一副风度翩翩的书生模样,言语谦恭、神色和悦,七分如谦谦君子,但又形骸放荡、神采飞扬,三分似风流浪子,他的眼神让她的芳心第一次不由自主地乱跳,脸颊也是一阵燥热,幸好有纱巾半蒙着下半张脸。她对这种感觉不知所措,因此反而生出气恼与嗔怪,偏偏华鸣洲还一直厚着脸皮不肯离开,她又不好变脸拂袖而去,只好爱理不理的回应着。然而,现在华鸣洲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请她上台来一起演练剑法,她虽然以前常伴随在慈海神尼身边念佛修身养性,但此时她心里,已是有点恨不得用手中的剑把华鸣洲刺成筛子的想法了!

    只是赵青心又满腹狐疑:“为什么华鸣洲知道我是慈海神尼的弟子呢?难道我们俩是以前见过面,但为什么我自己连一点印象都没有?他刚才在台下并没问起过,我自己也没说,现在他在台上指名道姓地要我也上台来共同演练刀法与剑法,为什么不直接先明说了,好象有意让众人知道我是慈海神尼的弟子似的?”

    赵青心才不愿跟华鸣洲共同演练什么“舞风刀法”与“万花剑法”,更不愿在台上和他多说话,只和他行了起式礼,道了声“看剑!”就一剑刺去。华鸣洲只好举剑接招。虽然赵青心一连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