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五百推荐票加更章~)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16章(五百推荐票加更章~) (第1/3页)

    其实蛇汤里再加些酒会更好吃,但沈易遥并没有动那两瓶汾酒。

    在原主的记忆中,这个年代散装酒都要六毛一斤;

    瓶装酒……像二锅头一类的都在一块一左右一瓶;

    茅台八块一瓶;

    汾酒和竹叶青三块一瓶。

    在这个一毛钱能买十块水果糖,还能攒十张漂亮包装纸的年代,三块钱等于农村一家人一个月的全部花销。

    有的过得紧巴些,可能连三块钱都花不上。

    就算家住在镇里、县里的职工家庭,一个月的花销都不会超过十块。

    城里人比较富足的,一家人一个月的花销也不会超过三十块。

    小县城的学徒工,工资都在十五到二十四块之间;正式工月工资三十六块左右;特殊工种最高也就四十五块月工资,工人阶层还没一人超过五十的呢。

    像沈父伤退之前坐到了营长的位置,刨去日常花销,攒出四百块钱来,也得两年时间。

    当然,沈父带着闺女落户大柳村时,身上肯定不止四百,他还盖了房子,置办了家当呢。

    就是原主那五十五块八分钱,也是原主攒了十六年的家当。

    其中绝大多数是过年时她收的压岁钱。

    大头来源于沈父,也有家属院里跟沈父不错的战友们一人给个几毛几分的。

    也有平时沈父让原主打个酱油买个东西啥的,剩下来的零头,随手也就给了她攒着。

    原主也很听话,并不会乱花钱。

    她自己要买什么的时候,也都会提前跟沈父打报告,得了同意才会从小包包里掏钱去买。

    且她说买什么,买多少,都说到做到,从不阳奉阴违大手大脚。

    不得不说,沈父把原主教的很好。

    这年头,谁家办个红白喜事去吃席,随礼都是带俩鸡蛋、一把菜,或者一点杂粮啥的,就算心意到了。

    能正经随五毛钱的,都算关系很好的了。

    要是谁随了一块以上,不是血亲长辈,那就是打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老铁。

    关系杠杠地,没话说。

    而娶个媳妇的彩礼,除了三转一响,四季衣服,三十六条腿之外,就是七十块钱。

    在农村,七十块钱一般会被换成口粮,按照大柳村一工分核一毛四,一工分可换一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