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产能,飞起

    第十一章 产能,飞起 (第2/3页)

混凝土,1.6米一段分隔缝。半个月工期,造价接近8万。不多,安排陈立民马上干。

    还有,找人定制了一台吊车,双轨龙门吊,跨度15米,起吊高度6米,额定起重15t,造价6.8万,再加一个电磁起重吸盘1.8万。有空再去询下汽车吊的价。

    最后,是安装变压器,跟供电所提交了申请,编了几台设备,准备上一台400的变压器,埋电杆、架电线、各种金具,地下电缆,算上供电所的施工费,估计还得四、五万。

    这算钱?几天的事。

    晚上的时候,陈立东就摆弄系统。过去有句话:白天忙生产,晚上搞科研。

    陈立东无奈地发现,尽管有主角光环、有金手指傍身,想研发出可以应用到现实的东西,很难。

    工业助手系统这几个板块,最难的就是科技研发了。

    系统板块中,最玄幻的是物资回收板块,直接给了主角超维度熔炉,作为唯一一件新手装备,陈立东用它炼钢坯、收元素、换金币,开始风生水起。

    最直观的就是设备兑换板块,各种设备琳琅满目,有图片、有说明、明码标价。陈立东已经看了设备目录名单,系统所能提供的兑换设备,基本上是当代所存在的设备,没有超纲,至于他所惊讶的光刻机,80年代就有了。

    所以,只要陈立东确定了产品,建起了车间,金币足够,他就能从系统兑换设备,直接组建生产线,开工生产。当然,得有人帮他进行工艺设计,否则,他也不知道上什么设备,也搞不懂怎么组装。

    最不靠谱的就是任务中心,留下主线、支线任务就消失了,打开模块,只显示任务倒计时,连个进度信息都没有。

    企业管理板块最贴心,你有几家企业,多少员工、银行多少存款、欠人家多少钱......翻开这个系统板块,就是各种图表、各种统计数据,眼花缭乱,还随时更新,你打家底,系统比你老婆还清楚。

    最后,重复一遍,系统最难搞定的就是技术研发板块,这是陈立东的切身体会。

    科学研究真的是很高大上的东西!

    OECD(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将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划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

    华夏科学研究院将应用研究细分为两类,即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并将应用基础研究定义为:针对具体实际目的或目标,主要为获得应用原理性新知识的独创性研究。

    要想发展科技、利用好第一生产力,绝不是和本小说中主角一样,撩拨下系统、消耗些金币、等几秒或者半月二十天,技术就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