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技能大赛

    第一百零五章 技能大赛 (第3/3页)

没有实际用途,大体由十几个零件组成。

    比赛那天,将从这几个结构件里边抽选一样,以期公正。

    比赛要求团体队员利用现场的设备和有限的材料,进行零件的车铣磨焊及组装,工艺设计和加工时间限定在四个小时。

    评分标准就是所加工结构件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质量、装配精度。

    选谁当评委是最难的,在蓝市范围内找估计不行,即使本人公平公正,但是比赛就有个分高分低,给谁分低都不好交代,容易得罪人啊。

    所以,钢协就向燕蓟蓝的知名院校院所发出了邀请,请这些单位派专家教授到场参与评判。

    而且,为了尽量做到程序上的严密公正,这次比赛的团体赛由各参赛单位派出代表监督加工过程。

    作品完成后只标记序号,评委们只对作品的加工工艺进行打分评判,至于属于哪个队伍,评委们就不清楚了。

    弄得这么郑重其事,是因为陈立东设定的奖项非常诱人,团体赛冠军奖金100万,亚军80万,季军50万。

    按最多10人、最少3人的组队参赛要求,冠军队一人最少分10万。3人参赛并得冠的话,每个人分33.3万,发家致富就是这么容易。

    而且,每支参赛队伍也有10万元的组织奖,就是说,被指定参赛的队伍,即使派3名清洁工来做做样子,10万元的奖金也是奉送不谢的。

    当然,所谓组织奖,是给参赛单位的,意思就是:谢谢捧场。至于选手个人能分多少,就看单位领导高兴不高兴了。

    之所以这么操作,而不是走走流程、做做样子,一是为了树立钢协在江湖中的地位,谁能设擂比武?必须是武林盟主啊!

    二是营造工业企业、技能至上的风气。

    华夏终将成为工业制造大国,但是工厂里用得最多的却是农民工。

    农民工这个称呼,怎么看都有些歧义。从字面上看,是农民出身的工人,或者户口在农村的工人。

    细分析,这三个字还意味着:吃苦耐劳、抗压耐操、薪资不高。

    工业大国而非工业强国,很大原因在于许多工厂放弃对加工质量、精度、工艺的追求,与发达国家比,产品就是粗糙。

    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工人的技能水平不行。到90年代,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华夏刚走出文盲、半文盲的时代。在陈树俭少年时代,国家哪有几座工厂?洋火、洋钉的“洋”字说明了一切。

    这种情况下,你让农民工如何熟悉机械、熟练地操作机械,能出产品就行了,要什么自行车?

    但是,陈立东的目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任务要求是: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企业文化,培育一批技能过硬的团队和精英员工,在宿主所在时空某一地域获得较高评价或积极影响。

    树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陈立东早就提出来了:学习创新、团结奋斗、追求卓越、尊重收获。

    你勤学苦练、掌握技能、比赛拿大奖,就给你荣誉,就发大笔奖金,这就是培育企业文化。

    陈立东曾经反复讲要为员工创造福利,什么是福利?现在近四百万奖金摆在那里,谁不想被天上的馅饼砸到?所以,奔跑吧,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