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七章 未离海底千山墨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七章 未离海底千山墨 (第3/3页)

妄自大,妒贤嫉能的性格,臭脾气比本事要大得多。

    赵匡胤一到随州,就显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才华,棍术一流,马术超强,很得董宗本的赞赏和器重。这让董遵诲心中醋意大发,有事没事经常来找点茬子,拿话挤兑赵匡胤。比如:你们别看赵匡胤有点傻,干活还是有把子傻力气的……等等,赵匡胤总是有意避让他。

    一天,董遵诲对匡胤道:“这些时间,我经常看到随州城上方出现紫色的云朵,像车盖一样,这是什么情况?还有啊,我夜里做梦,登上一个高台,见到一条大约百多尺长的黑蛇,可是很快,那条黑蛇就变成一条龙,直上云霄,伴随着雷电,向东北方向飞去了,你说这又是什么征兆?”

    赵匡胤笑笑不语,他不想回答。

    董遵诲笑道:“傻瓜,这不就是说我很快就能飞黄腾达了吗?连这都不懂!”

    在刺史府,赵匡胤结识了高怀德。随州刺史董宗本是高怀德的姐夫,高怀德就是董遵诲的亲舅舅,怀德比赵匡胤大一岁,功夫和谈吐都非常人可比。

    高怀德和赵匡胤一样都是出身军伍世家,高怀德的祖父高思继,曾任后唐中军都指挥使,被称为“河北第一枪”的高家枪;父亲高行周是天平军节度使、临清王;高家枪如今传到高怀德这一代。

    枪挑一条线,棍打一大片。赵匡胤和高怀德,一个使棍一个使枪,英雄惜英雄,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兵法武艺,较量枪棒,相谈甚欢。

    闲来无事,赵匡胤细心揣摩盘花棍,将其中的劈、崩、抡、扫、缠、绕、绞、云、拦、点、拨、挑、撩、挂、戳、盖、压、穿、托等,配合步法身形,归纳总结成仙人指路、韦驮献杵、老夫当关、顺水推舟、猛虎下山、神龙摆尾、玉凤点头、金蛇缠腰、横扫千军等十八式基本套路。

    将一套盘龙棍练得虎虎生风,身棍合一。

    少林功夫中,有一项绝活就是少林棍法,相传就是赵匡胤所创。赵匡胤也被尊称为棍术鼻祖。

    一天,赵匡胤和高怀德在一起讨论《孙子兵法》用兵征战之事。

    高怀德道:“《孙子兵法》是战法。”

    赵匡胤道:“《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而是以多胜少之法。”

    董遵诲在旁边经过,也加入了讨论,一上来,他就咄咄逼人,说话非常强势“兵法就是战法,不然怎么叫兵法?”。

    赵匡胤道:“孙武子讲的战法,是要先胜后战,等胜机出现了再战,没有胜机就永远不战。孙武子还讲不战,因为不战就没损失。打仗就是要先运筹帷幄,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胜利,不是一上来就打,打不赢就不要打,如果感觉打得赢,但是代价太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能打。”

    高怀德非常赞同赵匡胤的观点,道:“孙武子的意思是打得赢也打得起,也不要着急打,看看能不能兵不血刃,就能让他投降,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赵匡胤的这一观点,彻底颠覆了后世人们对《孙子兵法》的认知。

    董遵诲辩论不过,气恼地拂衣起身而去。当时吩咐厨房,再给赵匡胤的饭菜里多加点辣子和盐巴。

    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赵匡胤也是血性汉子,时间长了,也受不下这种窝囊气,没多久他便向董宗本辞行。

    高怀德前来送行,赵匡胤握着高怀德的手,二人难分难舍,相约将来一起效命苍生,二人洒泪而别。

    赵匡胤继续浪迹天涯,随州城里那些紫色的云团也随之消失。

    《宋史》载: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太祖每避之。遵诲尝谓太祖曰:“每见城上紫云如盖,又梦登高台,遇黑蛇约长百尺余,俄化龙飞腾东北去,雷电随之,是何祥也?”太祖皆不对。他日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自是紫云渐散。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炼,不成钢;人不磨,不成才。如果你能扛八百斤的担子,上天绝不会只给你七百九十九斤,因为他相信你能。生活终究会给你答案的,但绝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只要你扛得住,总会有华枝月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