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封禅泰山

    第一百二十八章 封禅泰山 (第2/3页)

帝了解财政状况,丁谓特意将历年收支数据编成《景德会计录》,与封禅大典的经费预算一起上报,真宗大悦。

    经费有了着落,真宗就放心了。他正式下诏,昭告天下,十月行事,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行程敲定下来,真宗决定亲自挂帅,成立一个封禅大典筹备委员会。

    派遣官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太一宫及在京的祠庙、岳渎诸神灵;命翰林院、太常寺,研究制定封禅所需的礼仪制度。

    任命宰相王旦为封禅大礼使,知枢密院王钦若为经度制置使,参知政事冯拯为仪仗使,知枢密院陈尧叟为卤簿使,三司使丁谓负责计度财用;

    引进使曹利用、宣政使李神福修行宫道路,皇城使刘承珪等计度发运;直集贤院宋皋、内侍郝昭信等,负责修缮或者新建泰山封禅坛、圜台等。

    在行宿的安排上,诏命以行宫侧官舍、佛寺为百官宿顿之所;调兖、郓兵充山下丁役。

    封禅大典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全国各地也不断传来「祥瑞」的喜讯,就比如说太行山上长出一颗巨大无比的灵芝,长白山的天池上有仙鹤云集。

    封禅大典越来越近,六月初,真宗派王钦若为打前站的先行官,赴泰山筹办封禅具体事宜,并命他继续搜集有关祥瑞的讯息。

    王钦若一到乾封县(今山东泰安),便传回好消息:「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说泰山附近出现了苍龙,泰山上的王母池的水变成紫色,这都是百年未遇的祥瑞之兆。

    不久,王钦若又传回一个更劲爆的消息,泰山上也出现「天书」,这是大宋第三次出现「天书」。

    泰山脚下有一个叫董祚的木匠,在醴泉亭以北的树上,见到挂着一块黄帛,上面有字,但不认识,董祚便把黄帛交给皇城使王居正。

    王居正见帛上写着真宗的名字,赶紧报告王钦若。

    王钦若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将「天书」送往京城。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好戏要唱双簧,真宗再次召见群臣道:「五月丙子夜,朕又梦见上次的神人说:「来月上旬,赐天书泰山」。朕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瑞,即

    行上奏朕知。王钦若先奏称有醴泉出在泰山,有苍龙现于锡山,今天果然又得天书,正符合朕的梦兆。上天对朕这样眷佑,可谓特隆。惟朕自愧无德,恐不能仰答天庥。」

    真宗再次搞了个隆重的迎接「天书」仪式。

    宰相王旦率领百官跪拜迎接,将「天书」迎送到含芳园正殿。

    真宗拜受,仍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当众启封宣读,百官全部屏息静气,洗耳恭听。

    天书道:「汝崇孝奉,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

    天书主要传达一个意思,那就是:善解吾意,去泰山封禅,确保国祚延永,寿历遐岁。

    为了封禅,真宗可算是不惜血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真宗又是一番庆贺。

    三份「天书」,先后从天而降,催促真宗皇帝封禅。加上官方的大力宣传,大宋子民,上上下下,已经完全陷入了狂乱群迷的状态。

    大中祥符元年,年度最狂热的两个字就是「天书」「祥瑞」。

    皇帝有诏,凡是报告祥瑞的,都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赏赐,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干!大宋的百姓,寻找祥瑞,就好像到玉龙喀什河里去寻找和田玉,乌央乌央的。全国各地官吏,都是拼了老命的进献「祥瑞」。

    呈报祥瑞的快马,接二连三地奔赴京城。呈报的祥瑞也是五花八门,什么芝草、玉丹、嘉禾、瑞木,不一而足,眼花缭乱,只有想不到,没有报不到。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真宗乐此不疲,百官狂热迷乱,商人浑水摸鱼,全都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供奉天书,真宗决定建造一个高规格的宫殿,取名玉清昭应宫,以示对神灵的敬重。

    知制诰王曾、都虞侯张旻,分别上书谏阻。但他们的奏折如石沉大海,估计早被真宗丢进垃圾篓了。

    我们再说说那个被真宗贬出京城的陕州知州寇凖。

    京城左承天门上出现黄帛「天书」,神仙都发话了:「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世七百,九九定。」

    「都可以这么玩了吗?」寇凖有点怀疑人生。

    他当然知道这是老鬼王钦若导演的一场骗局,也猜出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彰显「皇权神授」,为自己脸上贴金。

    寇凖倒要好好看一看,皇上这演得到底是哪一出?

    真宗泰山封禅的诏令一出,寇凖觉得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到了,他立即上书朝廷,请求跟着皇帝一起封禅泰山。

    此时正赶上陕州一带出现蝗灾,真宗想营造盛世大宋,老天一点都不给面子。真宗正为此伤透脑筋,寇凖的奏表就到了京城,奏表上说,皇帝天威浩荡,在他的辖区内,蝗虫都不与庄稼作对,通通「抱草而死」。

    这么离奇的「神话」,让真宗很受用。于是立即下诏,将寇凖调回京师,迁官为户部尚书。

    ◆惊动祖师爷

    为了彰显封禅的隆重和「君权神授」至高至上的神圣,真宗在泰山大兴土木。在泰山南麓,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拓建岱庙,供奉东岳大帝。

    有一种基建,叫中国速度,中国人用速度和规模征服了全人类,被誉为「世界基建狂魔」。

    泰山庙宇的整个工期,只有三个月时间。真宗命人从全国各地抽调最好的工匠,齐聚泰山。上万人不分昼夜,大干快上,连轴转,这阵势,甚至惊动了中国基建的祖师爷。

    很快,岱庙的主殿天贶殿竣工了,工匠们等着监造官的验收。

    有人发现大殿东北角,有一根檐椽多出来半寸,这可怎么办?虽然只是小小的过错,但是也有杀头的风险,工头急得团团转,众人

    也都是面面相觑,无能为力。

    这时,有个白胡子老头站了出来。只见他手提着一柄斧头,走到檐下,看了看那多出来的椽子,抡起斧头,照着椽子砍了过去。不偏不倚,不多不少,正好将那多余的半寸檐头给削了下来。

    老头这一斧头,救了大家伙的命,人群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大家光顾着高兴了,老头去哪儿了,等到工头回头再找人,早就没了踪影。

    岱庙修建,时间紧工期重。

    不久,白胡子老头又出现了,也没见他干什么活,就见他在工地上到处转悠。不过,有了上次飞斧砍椽头的精彩表现,很多人对他还是非常尊重。

    这天,老头吃完饭,对工友们道:「我也不能老是闲着,就做几把墨尺给你们用吧。」于是,老头就开始忙活开了,半晌功夫,就做了几十把墨尺,然后拿给大家伙用。

    墨尺这东东谁都会做,没啥稀罕的,很多人不屑一顾地接过来,随手向旁边一丢,没当回事。

    有位李木匠心很细,就收了起来。

    天贶殿的主体修建完毕,石匠们开始忙着铺台阶。

    一位石匠刚把一块石头凿方,「砰!」,另一位石匠的锤子脱把,飞起的锤头刚好掉落在方石上,砸去了一个角。

    铺台阶的石头都是有固定尺寸的,坏角的石头,肯定不能用了。石匠懊丧着脸,把砸坏的石头扔到一边。

    白胡子老头走了过来,一声不吭地把石块重新凿得方方正正的,抱着离开了。

    岱庙对门的郭铁匠,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由于郭铁匠置办不起嫁妆,闺女还待在家中。

    白胡子老头来到郭铁匠家,笑着对郭铁匠道:「郭铁匠,我给你闺女送嫁妆来了。」

    郭铁匠一看,来人是个白胡子老头,自己也不认识。见他怀里捧着一块方石,说是送给自己女儿的嫁妆,郭铁匠赶紧接过来。

    郭铁匠想请白胡子老头进屋喝口水,老头谢绝了,转身离开。临走时还不忘关照郭铁匠,一定要看好这块石头,不要弄丢了。

    郭铁匠心想:自己再穷,也不能拿块石头给女儿当嫁妆啊,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不过,他还是出于礼貌,感谢老头的厚爱。

    白胡子老头一走,郭铁匠就把石头堂前的香台边上,根本没把它当回事。

    没过几天,李木匠的墨尺线断了,就拿出白胡子老头给他的墨尺用。李木匠用墨尺在木头上划线,奇迹出现了,木头瞬间沿着墨线分成了两半。

    大家伙一见,太神了!纷纷去找自己丢掉的墨尺。打这以后,墨尺就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斩木剑」。

    有了白胡子老头的墨尺,省去好多锯木头的时间,工程进度突飞猛进。

    岱庙的台阶很快就要铺完了,都是清一色的大理石,到了最后收尾阶段,石匠们发现还缺少一块石头,翻遍了整个石料堆,也没找到合适的。

    工期催得紧,差一块石头无法竣工,这可把石匠们给愁坏了。

    这天,几位石匠在郭铁匠家院子里歇息聊天,突然发现香台子旁边有一块方方的石头,颜色对色,尺寸大小也合适。

    石匠们就想把石头搬走,郭铁匠的老婆不同意了,她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指着众人道:「这是俺家闺女的嫁妆,你们谁都不能搬,要想拿走也行,先拿钱来!」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赶紧向工头汇报。工头得知,急火火地赶到郭铁匠家,一量这块方石,不大不小,刚刚好,正好用在岱庙台阶上。

    最后经过跟郭铁匠的老婆讨价还价,工头花了高价买走了这块石头。郭铁匠用这笔银子,高高兴兴地给女儿置办了嫁妆,心里面对白胡子老头自然感恩戴德

    。

    白胡子老头每次出现都给大家带来惊喜,好多人还想找白胡子老头帮忙做墨尺,不过,直到岱庙竣工,白胡子老头再也没出现,大家都觉得遇到了活神仙。

    白胡子老头到底是谁?至今都是个迷,然而工匠们心里头知道,能这么帮忙给力的,除了他们的祖师爷鲁班还能是哪位!

    三个月的时间,数万工匠建成了面积达到九万六千平米的岱庙一方建筑群。但见城堞高筑,金殿高耸,金瓦雕甍,飞檐翘角,周辟八门,四角有楼,廊庑环绕,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天贶殿是供奉东岳大帝的正殿,是整座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是接受万民崇拜,至高神圣的殿堂。善男信女来此,不免诚惶诚恐,舍恶向善,当下皈依。

    ◆泰山封禅

    为了熟练掌握封禅的各种仪式,真宗在崇德殿,一遍遍地进行封禅的演习彩排,忙得不亦乐乎。

    礼官进谏道:「无帝王亲习之文,请圣上保重龙体。」

    真宗道:「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也。」务必亲力亲为。

    同时昭告天下,禁屠杀一个月。

    真宗自告庙后,即屏荤蔬食,自进发至行礼前,宣布禁止歌舞观听,以示虔诚。

    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初四,秋冬之季,真宗率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三千铁甲班直禁卫军等封禅团,浩浩荡荡,开赴泰山。

    玉辂车载着天书,由四位金甲卫士护卫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赵恒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坐辇车紧跟在天书的后面。人马行进,一路高奏凯乐,大张仪仗。

    沿途黄沙铺路,地方官吏全部出动,父老百姓夹道欢迎。

    真宗这回到泰山,没有选择走直线,而是先取道澶州,然后再拐向东。

    真宗这么做有他这么做的道理,谁都知道,上次真宗到澶州,是被寇凖等人胁迫来的。澶渊之盟又被称为城下之盟,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一回是封禅泰山,真宗务必要给自己找回面子,扬眉吐气一把。

    王钦若又让沿途官员雇佣了许多「演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封禅造势,为皇帝助威,搞得天下震动。

    沿途州县迎进送出,百姓们欲一睹天颜,纷纷候在驿道两边,翘足观望,人山人海,热闹空前。

    真宗心里那叫一个美!

    经过十七天的长途跋涉,十月二十日,真宗一行终于到达泰山脚下。

    王钦若早已带领随行官员、地方乡绅,在道旁迎接圣驾,并献上灵芝三万八千余本。倒也亏他采办,真宗对其慰劳有加,当面褒奖了一番。

    这时,大风起兮云飞扬,天空一度阴云密布,连日不开。

    封禅队伍在山下停顿,真宗斋戒三日,臣子们也跟着一起茹素三天。

    二十四日,真宗与群臣起了个大早。

    知制诰朱巽奉玉册牒及圜台行事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