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章

    第三九六章 (第3/3页)

,也不曾这般妥协过。难不成官家任凭安南嚣张?”

    别说韩琦,这也是富弼不解的地方。

    按说官家见这般情形,绝不会按兵不动的。

    至于三年不动兵事,到了他们这个层级,谁都知道就那么回事。

    当时不响应司马光,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拦一下官家是正确的,让官家在意一下政事堂,而不是自行武断。

    一旦真的影响了国朝货币,影响了国朝粮食价格,政事堂在出兵的问题上,意见绝对是统一的。

    但孝道是官家该尽的,他们只想敲边鼓。

    问题是,从被司马君实拦一下以后,官家就再没提出兵的事。

    到底几个意思?

    “三司使奏报,铜铁原料储备足可以支撑国朝一年新币稳定。这些年常平仓也年年满仓,实在不行开放常平仓抑价吧。”

    安南的异动,没有减少粮食内运,反倒让越来越多的粮商跑广南去了。

    国朝的粮食供应并没有减少,倒是又出现了囤积粮食的行为……这些粮商总是记吃不记打。

    “诸位,是否应该让军伍备战?”

    文彦博总觉得出兵是肯定的,就官家的性子,绝对不会就这么算了。

    枢密院提早做些准备,配合官家最后的行动,是如今政事堂最应该做的。

    “做一些准备吧。”

    这一点都认同。

    “七成的奏折都是在论孝道和出兵,其中超过半数认为出兵与孝道不冲突。”

    “想来台谏渠道,递给管家的奏折也不会少。”

    “如果官家一直这样置之不理,怕是下一步最多的该是指责官家了……”

    毋容置疑,如果官家要是一直这样,肯定满朝堂都会变成对官家的检点折子。

    不管要怎样做,都应该拿出个态度来了。

    “那这些……?”

    “一并送进去吧!”

    几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他们之所以还没嚷嚷这事,是对官家一贯以来的行事评估。

    现在整个朝堂都在热议,所有的臣工心思都集中在此事上。

    政事堂不介意这时候添一壶油,让火燃的旺一些…~他们也想明白官家到底要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