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认知

    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认知 (第2/3页)

冒大不韪的提议,没人去开口。

    吕公著,或者说南征军没有让朝廷失望。

    按行军时间,应该是南征军到达广南没多久……只是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在成都府待命,等着广南那边的动静。

    也就是这三万新军,从特磨道快速进入了安南境……没出赵曦所料,安南确实在高邦一带布置了重兵。

    可惜,几乎是十多年前的重演,安南的队伍根本挡不住火药弹的轰击,更别说这一次更是带着战车和车轮炮了。

    根本就没像样的抵抗,就被国朝南征军击溃了,并一路向东推进。

    同时,在太平寨北部聚集的广南新军和禁军,开始向朗颂方向冲锋。

    还不到一个月,便拿下了安南的高邦和朗颂。

    之所以能这样摧枯拉朽般的取得胜利,并不是吕公著真有多大的军事才能。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怎么多年来,在护卫营与官家相处,与狄青交流,与护卫营校尉探讨。他知道,对于领兵作战,他还是个外行。

    能拿到南征主帅的职位,说白了,他投机取巧了,或者说剽窃了。

    他完全是考虑官家领兵会怎样做,尝试着以官家的想法去做事了,没想到结果真成了。

    吕公著也知道,他并不具备官家那种战略战术全能水平,但有一点他学到了,就是作战指挥部,或者说参谋部的做法。

    像官家那样,他把所有的都指挥使以上的武将,不管是新军西军,还是禁军,统一召集起来,让大伙一块来参谋如何作战。

    集思广益,他是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做法的好处。

    《论战时参谋疏》……吕公著不是个敝竹自珍的人,在痛扁安南的第一时间,他便针对这次大胜的得失做了总结,很慎重的向朝廷递了折子,重点且详细的介绍了参谋部作战的利弊。

    从早期跟随官家南征,到上一次西征打西夏,再到这一次南征,客观公正的阐述了战前参谋的作用。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诲叔之言倒是给国朝征战提供了一种参考。只是,让众多武将来左右战事安排,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