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

    第四三七章 (第2/3页)

样先入为主的原因,邵雍在开始阐述时,着实是把赵曦惊着了。

    邵雍是第一个把道上升到形而上的。

    没多扯玄乎的言辞,直接言明道发于物而高于物,并且在他的理论里,赵曦看到了道和规则的勾连。

    他的理论在某些程度上跟周敦颐以及二程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

    周敦颐和二程的理论,认为道是抽象的,是可感觉而不可明言的。

    而邵雍似乎要把道拉下来,说成有形之物,或者说必须基于有形之物才有道的存在。无物则无道,有物方有道,道为物之演化,物为道之根本。

    这个观点除了跟张载的道为气,演化为气化分歧较大以外,其他任何一个学派,邵雍都沾了些。

    就是王安石的道为变,在邵雍的理论体系中也有所论及。

    赵曦有点怀疑,这老小子是不是看人下菜……

    当显世的几家学派都开始掺合后,辩经的场面越来越庄重了。

    对,就是这感觉,庄重。

    赵曦几次向衍生公看去,看看他对这些祖宗门徒改变祖宗原义后的反应,结果,这家伙完全沉浸在整个庭辩中了。

    包括整个大庆殿的所有人,个个专注着,每当一个人论道,都会静悄悄的倾听,那怕是对立观点的,也一样尊重着阐述观点的人。

    看来组织方需要管饭了……

    这就是个扯淡的事,最起码赵曦开始是这样认为的,可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赵曦才发现,自己也被这个氛围带进去了。

    他现在能确定的:第一,这些所谓的各家学派,从来没这般交流过,没这般尽心尽力交流过。这也让他们真正的相互学习了。

    第二,没有一家学派是成熟的理论体系,都是在释义经典时有了想法,从而由某个点往广度延伸,逐渐完善自己的理论。

    各人有各人的际遇,各人有各人释义经典的角度,也是造成有不同理念的原因。

    这样的庭辩,能让他们试着去理解各家的理念…~找错的基础是必须去了解别人的核心。

    辩论的结果,从来都是各人保留各人的观点。

    在创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