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九章 总则

    第五一九章 总则 (第2/3页)

这场合,其他人都无从劝起。

    官家本意是让司马光离开,话说的好听,意思却相反。司马光那耿直的性子,根本就不存在借坡下驴的可能。

    他不是文彦博,也不是韩琦,拥有政客的基本素养,更不是王安石为施展抱负可以委曲求全,他更倾向于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

    或许史志馆真的才是最适合他的地方。

    “也罢。司马相公,你可以多用心在修史之事上,并挑选属意的官员进驻史志馆。”

    “但朝廷还需要司马相公费心。关于官制改革一事,怎样的官制适合如今的国朝……司马相公通读古今,还望司马相公能在官制改革上出一把力,以史为鉴,为朝堂的官制改革多提参考意见。”

    赵曦就这么一说,他也知道司马光不会是就这么一听,他会当真,并且会在故纸堆里找些依据,并形成奏疏呈上来。

    用不用,那不是他司马光该考虑的,他不管处于怎样的位置,该尽的义务不会忘记。

    国朝有很多这样的致仕老臣,从来不缺参政的热情。

    这不,刚刚参加完贡院揭幕的遗老遗少,在听闻朝廷要官制改革时,不约而同的开始向朝廷提意见建议了。

    充分表达了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参政议政的意识,还有为大宋王朝死而后已的决心。问题是,别都集中在关于保持致仕老臣待遇的问题上好不好?

    所有的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划分。

    也有人说,改革就必须有流血牺牲。

    赵曦并不认同,他倾向于中和各方利益,并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各项改革的方法。

    就如后世,两个相同意识形态的大国,休克式改革的方法确实跟和风细雨的改革道路不能比。

    “关于官制改革,我初步设想是三级决策制,就是与勤政殿的格局对应。”

    “第一级为内阁级,人数在五人到十一人之间,必须是以单数的形式存在。”

    “第二级为执政级,人数在三五十人,现在暂不确定,以最终确定执政推举方式后再论。”

    “第三级就是现在的朝会朝议,改变原来的以品级参加朝会的模式,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