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金到账

    第三章 资金到账 (第2/3页)

没有任何技能情况下,买买买不听劝,固执且切割之前关系,离婚,辞职,一旦破产,返贫几率非常高,所以不妨让他自己做主,做好监督工作。

    “创业……不行,人数太少。”

    “收购企业,人数可以无限制,这样啊。”

    “找人数臃肿,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最合适?”

    周振邦听着他喃喃自语,这孩子上道,负债越多越沉没成本高,企业扭转空间越小。

    其实甘笛是在询问补贴系统,怎么能让收益最大化。创业太麻烦,不如一口蛇吞象,提高补贴系统的人员上限,找一家开启亏损状态,靠海量摸鱼员工,赚取额外工资。

    “两位,确定去哪吗?”司机师傅问。

    “师傅,滨海哪家企业要破产?”

    出租司机一般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再隐秘的事都如掌上观文,首都咋样,天安门一次没去过,四九城那点事能跟你聊得门清。

    不过这两位切口有点怪,师傅调整气息,“那你算问对人了。”

    此刻正值下班之际,司机降低车速,指着涌出二八大杠,进入状态。

    “看表情呗,待遇好,下班有说有笑,出去聊天喝酒,买菜卖肉,待遇差,只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要说亏损企业,罐头厂、化肥厂、自行车厂,工资减半,产品卖不动,都是东瀛船啊-满完。”

    “应该是允许私人介入改制吧。”周振邦搭茬,和他调查企业类似,虽然有限制,但可以资本收购。

    “没人要,港资、米资瞧不上,又让员工入股,区府想保留部分股份,条件苛刻,企业转型难,员工自谋出路,谁来都救不活。”司机越说越气,“要破产肯定是丝绸厂,欠贷款九百多万,厂长下台,改制小组已经介入,准备将员工分流到其他企业,楞是没人走,现在准备破产。”

    “您这么清楚?”

    “废话,我就是丝绸厂工人,欠薪半年,厂长不管事,跟我弟弟合伙开出租,找出路。”

    甘笛眼前一亮,遇到内部人士了,“师傅,丝绸厂多少人?”

    师傅上上下下打量帅哥,聊天温和,配合坐上车就嫌弃的西服男,不像区府那帮人打扮问:“我离开时,记得是140多人,现在有没有变化不清楚。问挺细,投资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