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技改缓慢

    第三十四章 技改缓慢 (第2/3页)

,竟然能够买到7种材质的原材料,我记得毛彪是卖鱼出身,怎么还有其他天赋。

    “甘总,我以前在那边混过,所以大家都给面子。”

    这是给面子能拿到的事吗?甘笛郁闷,看走眼了,这小子肯定是挂逼。

    算了,盯着实验,他真不记得是哪种材质独占鳌头,“田主任,这些材质不可能都实验成功吧。”

    “甘总,材料和设备备齐是最基本,现在才是迈出第一步,想要确认哪些能成功,我估计要两周。”

    “半个月后能生产?”

    “不是。”田建苦笑,“那才是关键,确认材质后,然后确认各项参数,无误后才能调试机器,按照参数进行生产。”

    甘笛放心了,这样时间或许他都破产了,“好好干吧。”

    配比、打卷张力,断裂强度,断裂伸度,没有相关强度参数,和田建估计一样,搞到的样品消耗非常快。

    经过双面机织造,国产氨纶制作的白坯布,试验品一言难尽,不算后续烧毛、退煮、漂白、丝光等后续处理,单单高延伸性就很难保持稳定。

    杜联的莱卡成品有其他问题,双面机开动,老纺织人明白声音没问题,拿到白坯布,高延伸性没问题,坑洼不平,应该是和棉纤维配比问题,当然大规模工艺改造是另外的问题,总之,从良品率上看,杜联公司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其他试验品更差,金属棉定型没问题,透气性差,毛彪看一眼就摇头。

    羊毛绒絮片因为羊毛缩率较大,不能定型。

    “涤纶怎么样?”

    狄茂典感觉氨纶获取困难,退而求其次,涤纶本身为长丝结构,延展性适中,可以一试。

    加涤纶棉坯布,毛彪拿水冲洗几次,“不说保暖性,这玩意洗次数多了就起球,忽悠一次行,老百姓回家一洗,口碑就坏了。”

    “是啊,必须按照甘总说的,而且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

    毛彪眼光很准,所以取消进一步研究,然后继续试验。

    “甘总,这样下去不行,已经试验上百次,咱们缺乏资料,盲目上马,试验种类太多,很难达到高延伸性,只有氨纶纱感觉有戏。”田建一直住在公司,进行试验,举起一张坑洼不平的白坯布,“虽然氨纶便宜,但莱卡质量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可能更低。”

    59年杜联首先实现干法纺氨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