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太子的皇庄建设计划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十二章:太子的皇庄建设计划 (第1/3页)

    在公田之内搞集体行动,可以省下很多物资,可以提高农户们的生活质量,起码历史已经证明了,在生产力不够,资源不够的时候,团结一致搞大事才是真出路。

    这在大明是可以推行的。

    因为老朱同志为后世子孙谋划深远,各方面都定好了制度,其中有一项,就是公田。

    那是直接属于朝廷的田地,要说谁当它的主人,那便只能是皇家了。

    实际上在明朝前中期,赐予宗室的田地很多都是公田,可见朱家人所据财富的庞大。

    所以农庄这个动作,只在于统治者想不想干,而不是在于他们有没有足够的条件。

    而公田农庄制的缺点,则是在于不容易让人走上富裕的道路。

    但这不是问题。

    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民来说,只要能让他们吃上饭,哪怕只能吃个半饱,也是足够幸福的生活。

    很少有底层的农户会期望着自己发财。

    朱见济的目标也不是让他们发财成富翁,而是要向自己,向全天下表明,实行农庄制度,是可以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

    从古至今,阻碍人类获得幸福的,基础是生产力,但主要原因却是分配的问题!

    可历史又说明了,绝对的平均不会存在,阶级的差距也不会被消灭。

    永远都会有人上人。

    甚至朱见济作为日后的改革者,也是绝对的高等阶级。

    他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减轻底层百姓活下去的压力。

    只有老百姓们没有了生存压力,整个社会才会真正的更上一层楼。

    也许这只是一个普通穿越者的小小愿望。

    东宫那边,朱见济已经派人准备好了开春耕种需要的物资,还派人去顺天府周边找了几个种田水平高的老农夫,结合了他们的经验和朱见济自己还能想起的农业常识,编了一本小册子用于指导。

    带着农人们去旁边的小庄子里吃饭的时候,朱见济就将小册子拿了出来。

    农人们看了一遍,只认出了两三个简单的字,而且听小太子的讲话,他到时候会安排认得这些字的宦官过来按照这小册子,指导他们种地。

    宦官哪里会种田?!

    老农夫们差点暴露本性,操上一口土话就要问候在座各位的先人。

    但是看着坐在高位的太子,看看周边的侍卫和自己面前摆着的肉菜,老农夫们又平静了。

    起码太子爷说到做到,真的请他们吃了好饭好菜。

    如果接下来真的能保他们衣食无忧,那给宦官们当声控工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