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再邀做官 再次回避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二章 再邀做官 再次回避 (第1/2页)

    此时的司马睿也是十分着急的,他需要一个中间人式的人物来平衡权力,王家的势力太大,他一时支撑不住这个局。

    他需要谢家出这么一个人能够担当这个斡旋的中间人角色。由于谢安始终不肯出面,只得让谢家的其他子辈来出来做事,于是谢奕、谢据、谢万、谢石、谢铁等谢家子弟一一出来做事轮个遍,但是效果一般般,都达不到司马睿的预期的要求。

    为何要谢安出面呢?有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有一次谢安与王羲之在游山玩水的途中望着这美好的江山,王羲之发出感慨,

    “这么好的江山竟落得到如此地步,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南方苟延残喘,未来不知道怎么样了。这样的国家一定要做一次大的改革才行,不然大家以后都可能面临亡国的危险。”

    “羲之此言过于悲观,北方沦丧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善于骑射,我们汉族人并不善于此道。这个和国家体制没有任何关系。当年秦朝时,重用商鞅来变法,国家虽然强大了,也统一了中国,但是秦朝迅速在2年左右时间土崩瓦解了,难道这不能说明什么吗?一个国家的存在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这个国家是否是关心了人民的疾苦。当年晋朝洛阳的贵族太过于奢华,以至于买了很多北方奴隶,想不到北方奴隶到了洛阳后造反了,反叛了,反而成为了洛阳的主人,当年的主人反而被他们杀光了。所以生活过于奢华又不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这才是国家存与亡的根本因素。”,谢安说完,继续与王羲之前行游览名胜古迹去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谢安的思想偏向于孟子思想,民贵君轻,当国君不关心人民的疾苦之后,老百姓不管是不是奴隶都会起来反抗。

    谢安主张对国家不大动,以小动来代替大动,大动要伤精动骨,说不定没多久国家就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