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深山迷径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一回:深山迷径 (第1/3页)

    51

    叶青明、孟晨瑶和皮货商在燕子窝分手,皮货商挑担儿下村去了,叶青明带孟晨瑶进了小集镇。

    燕子窝处于两省三县交界,与湖北罗田接壤,与本省英邑毗邻。此时,属霍山县管辖,处于大别山主峰,山高林深路险,人烟稀少土地荒僻。这儿四面环山,山脚下有三条小小的溪流,环绕中间窝形的平坦处。远看像燕子在大山中做的窝,因此而得名。因为有较为丰富的水源,在这大山里就有人来此地居住。

    这儿是十万大山众多小集镇中的一个,虽然叫集镇,实际上只是一个大点儿的山庄。只不过在偏僻狭窄的山沟沟里,这个山庄地势稍微平坦一点。

    大山中平地金贵,一般大一点的平坦处,就有不少人建房居住,因此有了人气。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大点的集市,四乡八村的人,都到这些人口集中处来赶集做生意,这些地方慢慢地就热闹起来了。

    燕子窝一带产茶叶、香菇、木耳、天麻、板栗、薇菜、蕨菜、野竹笋等山货。莫看这儿是个深山小镇,却历史悠久、大有来头。本地产的“六安茶瓜儿片”和“金龙玉珠茶”,一直为徽州府六安州的金字招牌,曾是唐宋皇室贡茶,千把年前,就闻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这里在清朝以前,为热闹繁华之地。虽然地处大山密林中,但经千百年开发,早已成为人烟稠密、道路畅通、风景秀丽、物产丰盛的山区富庶之地,更是远近闻名的山野特产之乡。

    康熙年间,因这一带出了朝庭屠川的史书一案,皇帝派大兵到此地围剿杀戳,把这儿的人口几乎杀光。

    现在此处的居民,很少一部份是幸免于难的当地人的后裔,另一部份是太平天国洪杨残部和后来的捻军残部,这两拨人传下的后代占一大半。

    叶青明、孟晨瑶到了燕子窝小集镇上,已是正午时分。

    此时,燕子窝小镇一片繁忙热闹,小小的街上打豆腐的,卖青菜的,卖腌萝卜头的,卖茶叶的,卖山货的,放盐引子的,排了几大排溜。牵牛的,吆猪的,赶鸡的,贩鸭的、卖蛋的,挑箩的,背框的,乱哄哄满街乱走。

    集镇非一朝一夕建成,而是千百年来,缓慢开发出来的。因为时间跨度太久,小镇的建筑没有什么规划,各种房屋乱七八糟、左拐右弯、排列无序。农户与农户之间,毗邻相连,也很混乱。且这些房子,不是一个时代建成的,旧的旧、新的新,高矮不一、大小不定,形状各异、风格不同、参差不齐……

    虽然远看杂乱无章,但进入小集镇后,走了一段路,却发现还是有规则可循的,这就是山里人的智慧,善于在旧东西中,渗进新东西,且渗得新旧不是那么刺眼,也不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叶青明带孟晨瑶,来到燕子窝后,天已到正午时分.。他们走到一家小馆子,点了两个家常菜,要了点米饭,找了个空位,坐下来吃饭。

    吃过饭后,叶青明跟老板打听去金坪岭路径。

    老板瞄了他一眼,愣了一下问说:“你们去金坪岭,有什么事吗?

    叶青明说:“去那儿寻亲。”

    老板半信半疑,半天没开口,在叶青明的要求下,似不大情愿地讲出来说:“你们出了我们这个小镇,先向西走再向北拐,又向西走还向北拐;过了三道岗,翻过五座岭,就是金坪岭了。”

    叶青明听了笑说:“这绕口令似的,把我绕昏了头,请讲过细一点儿。”

    店老板一笑说:“客人不知,我们这个地儿,处在大山里头,出门就是山,上路就是岭,登高就是岗,道路窄狭难行、三弯九拐;到处是山溪沟坎、密林深草,野兽多、强盗出没;路不好走,容易迷途,我就详详细细说与你听!”

    店老板说完,用手指醮点水,在饭桌上画了几个简单的山形,在这些山形上,画出一条弯弯曲曲、九转迂回线条般的小路。详细交待哪儿是进口,哪儿是出口,哪儿要拐弯,哪儿要分岔;哪里的路被蔓草淹没,哪里的路可能被水冲断了,要小心在意点儿。

    孟晨瑶瞪大眼睛,顺着老板的手指画出的路线图形边看边听,脑子乱糟糟的一片茫然,看不明白也听不明白!

    叶青明像看明白了,向老板道了声谢,就带她出了门。

    顺着老板说的路线,他们出镇后一头往西钻进大山里。进了几道山口,走了一程后,又按店老板说的朝北拐了几拐,朝北拐了几拐后,又回头再向西行。走了几个岔途。走来走去、拐上拐下,走到太阳快落山了,两个人还在山里打转,跟捉迷藏似的。小毛驴饿得嗷嗷叫,叶青明惊疑迷路了?

    此时,荒山野岭杳无人烟,到处是杂树枯草,藤萝荆棘。树上鸟儿栖窝,林中野兽归巢。四处鸟兽嚎叫、丛林遍地哀鸣、荒凉蛮野;若找不到人家借宿,天黑在这大山之上野岭之中,十分可怕。

    原始森林之中,处处隐藏危机,时时恐惶莫测;山山均栖怪鸟猛禽,洞洞尽藏狡兽恶物。人畜夜间行走杀机四伏,危险来自四周,丛林密荫中,更是险象横生。

    叶青明、孟晨瑶加上小毛驴,在那些深山猛兽眼中,都是新鲜可口充饥裹腹的美餐。山中猛兽嗅觉灵敏,人、驴气味被山风一吹,它们老远就能闻到。此时山中行走,身临不测之地,危机重重。更何况深山藏土匪,密林隐强盗。这里离乐儿岭不远,也是强盗、土匪藏身出入之地。若遇盗匪,两人怕也是九死一生!

    叶青明想到这里,突然惊觉惶恐,暗想是不是小店老板骗人,没有跟他说真话?

    回顾出店之前,他向老板问路,老板一愣的情形,现在想起来,令人心里生疑。

    叶青明想难道那是个黑店,故意指错路的?

    但想起这一带江湖规矩,现在应该不遭盗匪注意?再说转了一下午,也没碰到个人,莫说强盗土匪,就是鬼影子也没有啊!想到这儿,他心里又轻松了一点点。

    抛开怀疑,冷静回忆:可能是在进山后,第四个岔口处走错了。那里有两条岔道,虽然朝同一个方向,但到了转弯处,一条直向山顶方向,一条朝半山腰而去——

    过这个岔道时,叶青明当时就愣了一下,有点疑虑怕走错了,好半天不知往哪边走。最后只凭着自己的感觉,才走到这儿来的。

    因那条小道直通到山顶、坎坷曲折、高低不平,多有野兽痕印,少有行人脚印。山顶树杂林密、蔓草横生、野藤缠绕、荆刺满途,看似通向无人之地,所以他才把孟晨瑶带到这条小道上。这条小道通达半山腰,前边的道路平坦、树木整齐、少有草蔓藤萝,且路上多有人行踪迹,他才带她走过来。

    因为他们在路上打听金坪岭处在半山腰上,觉得应该就是这条路,就牵着毛驴把孟晨瑶带到这条路上来了。

    叶青明估计,这条小路该通到金坪岭那儿。到了这个时候,他又感到人的直觉,有时候恐怕会出错的。偏偏这条道路,看似通往有人烟处,恰恰弯弯绕绕象个迷宫,最后到了山腰上的悬崖处,还是一条死径!两个人一头驴,转来转去,折腾了一个下午,还在原地打转。

    叶青明想想不对头,觉得还得回到那条路上!

    太阳已经下山,从这个地方,再回到那个岔道,要走好长时间。估计到了那里,天已黑尽,再找金坪岭更不现实。

    叶青明忧急如焚,他怕吓着孟晨瑶了,什么都不敢跟她说。正无奈之急,听对面山垭上,有牛羊的声音。

    叶青明大喜,连忙爬到路边的一棵大树上,顺着牛羊声四下张望,见对面山垭里,有一个大山塆子,山塆子里面,隐隐看到竹林深荫,他一抬头,郁郁葱葱的一片茂林修竹立马进入了眼帘。

    山里人喜欢住竹林边,这样方便日常用的竹器制作。另外,竹林多的地方水源充足,住在深山里的人,最重要的是用水,所以进入深山老林,山塆山垭处,见到整齐修长竹林,很可能就有人家。

    叶青明远远望处,略略估计一下,那片竹林离他们这儿足足有两里路左右。虽然小道转弯抹角,前边还要过一道极深极宽的峡谷深沟,但他们俩牵驴过去,要半个时辰左右。

    叶青明跟孟晨瑶说:“我们往那边大山沟去。”说完就牵驴下山,往大峡谷那里走去,小毛驴跟着人走,累得四腿打颤,身上汗淋淋的,皮毛湿了一大片,呼哧呼哧的打着喷啑,嘴里流着白沫子。

    好容易走下了山,到了大峡谷里面,前面是条咆哮的山溪,把大山分隔成两边。溪水中间,一个个大石头,有规律按距离从这边排到那边,一看就是人力搭建的简易“石磴桥”。

    看这排列得整齐有序、高矮顺畅的石磴,叶青明不由大喜,心想这附近一定有人家!有了人家,就好办了。天快黑了,他们到了这样的原始大山林里,要是走到没有人烟处,那就真的很麻烦。

    叶青明想到这儿,一时精神震奋,带孟晨瑶踏着石磴,牵着小毛驴,一块儿过了小溪,上了石头岸后,就听到对面山上,有人说话的声音。

    52

    叶青明牵着驴,带着孟晨瑶顺着人声向小岗岭走,一会儿见前边有两棵大枫树。虽入严冬,这两棵枫树,满树叶子未落,却是一片金黄,色泽丰润、明亮耀眼。

    叶晴明看了感觉有些奇怪,心想枫树叶一般到深秋时节,树叶的颜色是一片火红,古人才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说;可这两棵大枫树到了残冬,还是枝繁叶茂,颜色呈金黄色?也是少见!

    再往前边走,见岭子上有个小山塆,一条小路,从远方蜿延伸进塆。山塆露出瓦屋檐角和茅房屋脊,这两棵高大的枫树,就长在进村的路两边,像两尊守护神,守在村口,又像两个高大的士兵,立在路口站岗放哨。

    路两边有山田、菜地,田中庄稼已收割,剩下几片蔸根残迹,地里青菜遭霜打,收芯卷叶、形枯杆乱。山岩上,枯树秃枝一片,数只寒鸦“哇哇”啯闹,令人心如乱麻;枝头麻雀“喳喳”叫,绕树乱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