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浮尸满谷 血流成川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十八章 浮尸满谷 血流成川 (第1/3页)

    夏季的雨总是这样,来的快去的也快。

    次日,沉寂许久的军营突然多出一份喧嚣,东方白料定,卫可孤部必然有大的军事行动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就有人前来传唤,说是大将军卫可孤召见。

    来传话的人是破六韩常,他的年纪与东方白相仿,唇边总是挂着一抹微笑,凭借与破六韩拔陵的叔侄关系,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左厢(军)大都督,与大都督卫可孤、右厢大都督王也不卢并领三军。

    在被俘的时日里,东方白一切的生活物资都是由他安排的,寝则绒帐穹庐,食则膻肉,饮则酪浆,衣则旃裘,虽说算不上锦衣玉食,但也可见一片赤诚。

    破六韩常身上带着明显的胡风,粗野、勇敢、诚笃,他曾经不止一次找过东方白比试骑射武艺。

    有时也会请教一些军事上的问题。

    如果是前朝三代的旧事,东方白会爽快的与他交谈一番,凡是涉及到与魏作战,东方白则一概不谈。

    破六韩常也不勉强,更没有因为东方白的态度改变待遇,仿佛仅仅是对值得尊敬的人给予应得的尊敬一般。

    坦诚讲,东方白不太能理解破六韩常、卫可孤等人的心性:他们视征伐掳掠为平常,却又能够对往昔的敌人放下芥蒂,坦然地交往,似乎以前根本不曾发生过你死我活的争斗。

    对于归顺的人,他们则完完全全敞开胸怀,毫无顾忌的接纳,一些能力出众的敌人,在投降之后更是被委以重任,这在讲究出身的魏王朝、梁王朝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方面原因,东方白对俘虏自己的破六韩常感观不错,不管怎样,粗野正直总比阴险狡诈更加珍贵。

    或许是年纪较小,没有经历过六镇政治地位急剧下滑的缘故,破六韩常对于中枢没有父辈那么深的仇视,反而对于灯红酒绿的洛阳城很是向往。

    当然了,六镇的“鲜卑化”本来就不是绝对的反汉化。

    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孝文皇帝元宏身上,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给过六镇镇民汉化的机会,元恪即位之后,甚至明令禁止六镇镇民出镇自谋生路。

    如此一来,激起六镇民反汉化也是必然了。

    营帐外无数野花次第开放,走出军帐,跨上军士牵来的战马,东方白抛开心事,悠然的欣赏起眼前繁花似锦的景象。

    破六韩常见状,露出一抹浅笑,指着眼前的旷野,道:“六镇历来被朝廷视为边荒之地,然而有些地方是却是洛中方寸之地难以企及。

    且不说这辽阔宽广的天地,勇猛如鹞的儿郎,单就这大片大片的野花草甸,这种让人让人不禁吟唱的美,洛中就没有吧?”

    东方白点头称是,实际上对洛阳却没有丁点印象。

    他甚至对祖籍所在地平原郡的印象也很浅薄,只依稀记得母亲出身平原郡旁边的大家族渤海封氏。

    说着,破六韩常唱起匈奴人流传下来的歌谣,东方白听不懂词意,却能感受到歌词中那股天野相接,高远辽阔的意境。

    这一瞬,他有些明白为什么北周能够以弱胜强,以小并大了。

    没别的,就一条“融合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破六韩常并没有带东方白前去中军大帐,兜兜转转出了军营,营外有不少放马的辎重兵,每人牵着数十匹。

    这倒也不突兀,五万大军当然不可能都是战兵,没有大肆掳掠女子入军营,已经算是卫可孤军纪严明了。

    至少比魏军、梁军军纪好上不少。

    至于原有的城郭、村落、农田,早就被乱兵破坏殆尽了。

    复行三四里,一处磅礴大气的军阵豁然出现在东方白目中,骑士、甲士、弓手星罗遍布。

    位居中军的两三千人尤其显得彪悍,清一色的铁札甲,人雄壮,甲威武,臂间缠着红布,军旗猎猎声中巍然不动。

    熟人也不少,宇文泰、贺拔岳站在点讲台正下方,至于贺拔胜已经许久没见了,想来是回武川了。

    众所周知,宇文泰与贺拔岳关系不浅,但实际上,两人还有亲戚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