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民间疾苦

    第1549章民间疾苦 (第2/3页)

欢点了点头,明朝开国功臣,大多出自淮西,不是没有原因的。

    现在江南那边,歌舞升平,富商大贾生活奢靡,犹如盛世,可百姓的日子,却没有根本的改变。

    高欢问道:“这村里难以生活,有人去城里找工作吗?”

    老头道:“怎么没去,地里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好多年轻人都拖家带口的去了城里,不过他们累死累活,日子也过得不好!”

    高欢听了老者的话,决定前往城市再去看看,了解那些离开乡里前往城市的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

    “老丈,谢谢您的水啊!”高欢把破了个口的陶碗还给老人。

    他又给孩子们,一人敲下拇指大小的麦芽糖,便领着伙计,推着车子离开。

    高欢这一路行来,了解民间疾苦,明白了天下,还是在历史周期的循环中。

    这或许不会让他建立的朝代立刻灭亡,可要是持续发展,必然也逃不掉灭亡的命运。

    高欢离开村庄继续远行,一路所见,一方面是百姓收入减少,出现反贫,一方面又是食盐、粮油价格的上涨,而各种生活物资价格上涨,便加具了百姓的困苦,许多人都要靠借债度日。

    这种情况下,不少百姓离开农村,前往各个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想要过上好的生活。

    不过,他们进城后,却发现其实城里比在乡下更苦,等待他们的是没日没夜的劳动,日子没有村里清闲,可收获却没有比在村里强多少。

    在村里虽然穷,可是真正忙碌的时候,也就是农忙的时节,每年都有几个月的农闲,可以休息,而进了城,却是天天劳作,可收入却很有限。

    不过城市虽苦,他们却也无法回到村里,因为已经没有他们耕种的土地,回村里没有生计,所以只能留在城市。

    这些人在城市无法立足,村里又回不去,只能聚集在城市外围,形成巨大的棚户区。

    淮安城外,高欢看着围绕城市,数以万计的棚户,心中不禁生出悲天悯人之感。

    这时高欢穿行在棚户区,走在没处下脚的烂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