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房庄孤儿惊圣驾,于得水报恩本真人

    四、八房庄孤儿惊圣驾,于得水报恩本真人 (第3/3页)

讲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坨坨自此便让几个心腹和尚去打探于得水的消息,真真假假的消息凑到一起,坨坨还真发现了大问题。

    首先确定了朝阳洞天确实是消失了,虽然很多人不承认它存在过。其次,按照传说,朝阳洞消失那年,正好是于得水出生。最主要的,坨坨再次到白云洞天,能感受到原来朝阳洞的方向有法力波动。

    如何找到朝阳洞天一时没有头绪,让妙离,不,现在的于得水吃点苦头坨坨还是非常愿意的。

    只用了一点小手段,于大人便接到了调往甘肃的圣旨。不敢有半点耽搁,于得水只筹集了几十车钱粮就匆忙上路了。刚进甘肃境内,于得水就感觉不对,哪里有闹灾荒的样子。还没来得及想太多,于大人就病倒了,整日昏昏沉沉,呼吸困难。

    进到兰州府,于大人已经卧床不起,眼见着油尽灯枯,回天无力。

    是夜,京城皇宫。乾隆皇帝总觉得心神不宁,早早入寝。翻来覆去间,恍惚觉得有人来到卧榻前,定睛一看,却是于得水,慌忙下床道“我儿为何深夜来此,莫非有什么大事”。

    “皇上不必惊慌,当日你撞见我施法飞天本是无意,事后却送来三箱厚礼,贫道本打算以三十年太平盛世还于皇上,如今还差三年,怕是不能兑现了。”

    乾隆再看,于得水已变成朝阳洞的道士,仙风道骨,立于面前。

    “这些年皇上遍寻仙迹不得,贫道劝皇上放弃此念。皇上宅心仁厚,非命短之人,况且皇上本就是真龙天子,星宿下凡,不必再寻仙道。黎民为重,不可荒废国事。我已为皇上积得一甲子皇位安定,九十年寿元安康,此生定能青史留名了。若有仙缘,来世说不定贫道能和皇上共列仙班呢。贫道去了。”说罢,转头便走。

    “道长留步。”

    乾隆急忙挽留,伸手一抓,却是猛的从床上坐起。原来是一场大梦。

    一夜无眠,天还未亮,太监急匆匆跑到寝宫报道“皇上,于大人昨天夜里在兰州府病故了。”

    “朕,知道了。”

    “等等,在兰州?于爱卿不是在湖广吗?怎么去了甘肃?”

    “回皇上,上个月在离宫发的圣旨,梁大人请的圣旨,说是甘肃蝗灾,请于大人去赈灾。刚到的八百里快报上还说,于大人带了几十车钱粮火速赶到甘肃,却未见灾情,想是于大人一路急行,累的.......”

    太监看皇上脸色越来越差,吓的声音越来越小。

    “着,刑部缉拿梁犯,查抄梁府,给我彻查到底。着,九门提督,封闭城门,所有人等非朕手谕不得出城。着,内务府报国丧,全国服丧。着,禁军随朕出迎,接于大人回家。”

    皇上一连串发下圣旨,已止不住泪流满面。

    自兰州府至京城,官道两旁跪满百姓,焚香祭拜,哭声震天。驿站两旁更是搭起灵棚,让于大人的灵柩能在此歇息。

    皇上带着身着孝服的卫队走在灵柩前面,七十二人抬的灵柩缓缓前行。此时的皇上已不计较什么礼法越制,一切都按皇家最高规格。

    于公,于大人是一品大员,国之重臣,一生清廉,造福苍生,深受百姓爱戴;于私,于大人是皇上义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情,于大人心系百姓,为早日赈灾,奔波至死;于理,于大人受奸人所害,为国尽忠。无论哪一条,于大人都担得起这死后哀荣。

    运送灵柩的队伍进到京城稍作停留,又继续向北,于大人生前遗愿,要回老家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