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外人千年有传承,泄天机师父难长生

    八、方外人千年有传承,泄天机师父难长生 (第3/3页)

难,说易也易。从返照迈进元婴,所有的条件都要具备,最缥缈的就是一瞬间的所悟。天地万物,为何有我,我为何不是别人,别人为何不是我,我从何而来,将往何处而去……

    一瞬间的通透,即可迈进元婴门径。如同天地之灵汇入元丹,体内元丹出现了新的生命,小心呵护,耐心培养,直至元婴大成。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步步惊心,稍有差池,即毁于一旦。

    元婴大成,才能真正的称为真人,才是真的大成。何为真人,就是真正懂得了为人、为生灵的奥秘,可以窥得一点天机,明白我为何物,天地为何物。此时元神已足够强大,轮回转世也自有缘法关照,待下一世重修至元婴大成,前世记忆即可重现。

    元婴至出神,就是体内元婴与自身元神融合,元神可离开肉身炉鼎神游九天,虽无法力,但非天雷至不可灭,元神可暂借炉鼎附身,也可抢夺炉鼎重生,当然没有特殊情况没人会这么做。此时肉身炉鼎护持滋养元神,直至到达入化境界。

    入化、飞升、合虚这三个境界已非言语能描述,勉强来说就是将肉身炉鼎的所有能量逐渐无形化,融入到元神中,使元神由虚化实而又非实。直至飞升时,面对天雷的肉身炉鼎已近无实形,自古飞升成仙,何曾见过留下肉身的。凡是留下所谓肉身遗蜕的,皆是飞升失败,或者根本就是寿元耗尽,未能飞升之人。后人为敬祖先,只说飞升而去,留下肉身遗蜕。

    《天行要义》千年来集百家于大成,修行中种种感悟体会记载的尤为详尽。但是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修行一途,岂是区区文字可以说清说透的,更多的还是要自身不断的感悟领会,刻苦磨炼。

    《天行要义》《地脉神勘》两本典籍打造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历经沧桑,典籍却没有丝毫损坏。一方面是因为传承有序,保护的好。另一方面,典籍本身的材质可谓天下无双。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两本典籍的封面和封底由玄铁打造,封面各镶嵌一枚拇指大小的火龙丹,封底则是镶嵌着一枚水龙丹。火是致阳,水则致阴,阴阳相济,发升万物。内页是九页的金箔打造,前三页金箔中间夹着一片金丝楠木,中间三页夹着一片白玉,后三页中间夹着的是一片兽皮,似虎似蛟,辨别不清。

    整本书五行具备,相生相克,刚柔相济,水火不侵,所以传承了千年,没有一点损毁的迹象。

    唯一存在一点很让人郁闷的事就是,两本典籍不能想看就随便看,因为每阅读观看一次,字迹就会变淡一点。不是磨损变淡,而是字迹似乎有生命一般,在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

    师徒二人本就情同父子,道法修习中亦师亦友,取长补短。欧阳亨离开时堪堪摸到元婴门径,修为便再无进步。妙合一直在道观中刻苦清修,专心钻研,直修炼到筑基圆满,算是小成,见师父迟迟未归,这才下山寻回师父。

    二人山中清修,一晃又是十年。十年间道观香火日渐旺盛,欧阳亨又收了几个资质平平的外门弟子,置下了山林土地一众产业,观中信众众多,门下佃户就有十几家,俨然已有宗派气象。欧阳亨有心重立宗门,奈何身心日渐憔悴,有心无力。

    妙合修为精进,功力境界已经和师父相差不多。欧阳亨因泄露天机,寿元本就不足,终没能元婴大成便坐化了。只是留给妙合一条无比清晰的修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