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冠盖满京都

    第十六章 冠盖满京都 (第3/3页)

乎还没有同榜其他人的官职大,但翰林院却不是个普通部门,乃是“储相”之地,是真正的干部制造基地。

    大鸿王朝,自建国起便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翰林不入内阁”。

    也就是说,想要当上宰相,必须有在翰林院任职的经历。翰林院毕竟是天子近臣,经常与皇帝、朝中重臣、皇亲国戚打交道,几年下来积攒的政治资源根本不是其他官员能够比拟的,升迁的速度也不是其他官员能比的,而且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按例一般也由翰林院官员担任。

    因此,叶林入驻了翰林院,一条非常明晰的“升迁之路”已摆在眼前:

    首先是入职翰林院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院内部经验丰富者担任教习,传授各种知识;

    三年期满后,会在下次会试之前进行考核,这被称为“散馆”。只有成绩优异者才会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否则就要被淘汰,空出位置给新科状元。

    最后如果能够“留馆”,一辈子只要不犯错,进入中枢乃是迟早之事。

    像叶林这样的三百年才诞生一个的“三元及第”、皇帝亲笔勾定的“钦点翰林”,几乎所有人都相信:

    他,必入中枢!

    至此,叶林可谓是真正的做到了冠盖满京都。

    原本清清静静的方府,几乎被前来道贺的人踏破门槛。

    导致正为成功进入翰林院而高兴着的叶林皱了皱眉头,“看来得找一处新宅子了,否则方大学士一定会找我赔他的门槛儿。”

    翰林院虽是个清水衙门,但进入那里就意味着叶林可以阅览更多的书籍,从而获得更多悟性点。

    鸿崇帝知道叶林喜欢读书后,甚至特许他自由进出御书房的资格。

    方大学士家中的藏书量固然很可观,但大多数是儒家经典,李耳那边能提供的道家经典也比较有限,而他们比起海纳百川的传说中的皇帝的御书房和翰林院,自然是小巫见大巫。

    叶林已是求之不得,恨不得马上前往。

    但在那之前,他除了找新的住处,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去做,那就是参加鹿鸣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