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树仙庙

    第十一章 树仙庙 (第2/3页)

的树仙庙。

    树仙是陕北民间信仰的陪神,跟狐仙庙意思差不多,最早就是给千年老树盖个庙,跪拜祭祀。

    人们相信这些神明拥有远超司职之外的能力,通常都是哪个离得近拜哪个,反正都是神仙,铁定有无所不能的神力。

    民间信仰嘛,普遍是越穷、越闭塞的地方越信,但这跟穷或闭塞本身没关系,主要是生在这些地方的人更容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能够采取解决的手段又更少,实在没办法只能寄托外物求个心理安慰。

    灵不灵都不重要,且要乱呢,别管什么诉求,往往都得在一座庙里把事办了。

    这可忙坏了大明基层乡镇神灵。

    用最小的编制解决最多的问题,在哪个时代乡镇都是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陕北较大的庙宇经常会出现三教庵。

    所谓三教庵,是庙里有菩萨、寺里有神、观中坐佛。

    找送子娘娘要丰收、寻关老爷治病、求真武大帝送儿子都是很正常的操作。

    互联网时代讲究的生态体系、争取逮住所有羊往死里薅的逻辑并不是什么新东西。

    早在十七世纪初的陕西信仰界就已经把这事儿落实了。

    至于这等荒山野岭香火不足的小庙,更是材力超群业务广泛,基本上对周遭百姓来说,这庙里头老树就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全能大仙儿。

    树大仙的洞府也是座三教庵,树杈挂道冠、树根摆儒履、树身缠袈裟。

    院里西墙上还不知留有哪年哪月的墨迹,刘承宗打着火把照亮了,就见上头写着:夜梦不祥,写在西墙,太阳一照,化作吉祥。

    看得他嘿嘿直笑,心说这要夜梦吉祥了,也就不用写在西墙了。

    这让他对另一份记忆平添许多归属感——四百年沧海桑田,左眼跳要发大财,右眼跳是去你妈的封建迷信。

    祖传的劲头儿还那样。

    水煮羊肉在锅里滚的极香,大块的粗盐巴撒下去,别的东西什么都不放,味道也把小钻风勾得仰脸眯眼,抻直了长腿尾随气味朝大锅边走边抽鼻子。

    就连眉点梅都消停了,有饭吃的时候就算把它从笼子里放出来都不乱跑,在刘承宗脚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