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备科举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备科举 (第2/3页)
的政府机构任职。
同时,为了打击不学无术的门阀子弟占据官职,元冠受的第四项立国制度,科举及官员进修考核制正式出台。
科举制和国立教育制度息息相关,未来从郡学—道学—国学这三级国立教育体制内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而当前,还是以现有官员的考核和进修为主。
需知,为政者目光长远,懂得润物无声才是最好的,毛毛躁躁急于求成,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反而会把自己噎死。
国家的权威有两面性,既是权,也是威,权可以让人服从,但威只有让人心悦诚服时才有效果。
元冠受不是不可以马上推行科举制,但结果呢,有没有想过?
结果就是,来参加考试的,都是门阀子弟,因为贫民上不起学没有文化。
贫民和寒门在读书人中的比例非常低,在当世,诗书传家可不是一句空话,文化是贵族的专属。
如果强行推行科举制,结果就会变成这项制度成为了门阀名正言顺把后辈塞进西魏官员队伍的工具。
大部分的制度,在设计之初都是善意的,但最需要考虑的是推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因此推行科举制所需要的考虑的首要前提,就是扩大读书人的数量,而这与门阀的核心利益是相违背的,门阀在当世垄断了“知识”这一无比珍贵的财富。
门阀不可能为普通百姓办学,只有官府出钱出力,接着开国的大好局势,才有可能把郡学—道学—国学这国立三级教育体系进行推广。
官吏的进修,采用了夜校的形式,还是以自愿报名为主,对于前来学习的官员或小吏,考试通过的,提供粮食补贴,并且以考试成绩排名赋予每个进修班前三名奖励,这些成绩也会在吏部存档,影响到他们日后的晋升。
而考核则是为了不影响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在长安分六部各司进行顺序考核,在地方则是逐道,逐郡进行考核。
当然了,也不是故意为难官员们,有些官员确实文化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