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南或东
第一百五十六章 南或东 (第2/3页)
事力量主体——西征军。
南梁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经过四五年的贸易往来,无数间谍细作在巴蜀和荆襄地区潜伏了下来,根据情报分析,南梁在巴蜀的野战部队主要部署在北部区域,也就是涪水以北到大小剑山以南。
从汉中到蜀中,有且仅有这一个方向,巴蜀的防御兵力约为四万人。
荆襄的守备力量,要薄弱一些,因为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口,襄樊地区是南梁联通巴蜀和江南的中枢,换言之,荆襄受到攻击,那么援军从长江的上下游可以在短时间内抵达,所以守备力量也要少一些。
而南梁军队的主体是各将领的私人部曲,防御力量则要包含了各地豪强的地方武装。
这一点是南梁特殊的国情导致的,与北魏的禁军制度大不相同,直属于南梁的中央军数量少于将领们的私人部曲。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必然会发生的情况出现,那就是这些将领为了保存实力,奉行军头主义,对于进攻的积极性很低,因为进攻会导致大量的伤亡,损失了部曲就意味着地位的降低,手里没了兵,也就没了在南梁立足的资本。
但与之相反的是,南梁将领对于防御就要相对积极一些,北魏的屡次南征都没有达成灭亡南梁的目的,就在于当南梁将领被逼到绝路上时,为了保住手中的部曲不被消灭,就会誓死抵抗。而地方豪强武装,对于保卫自己在地方上的统治权,也有非常高的抵抗热情。
投降并非一个好的选项,因为北魏的军制与南梁不同,将领的部曲规模极小,理论上士兵都是国家的士兵,而非将领的士兵,这是所有军头都难以忍受的。
而南方的将领部曲制度,从孙吴创业江东的时代就开始了,至今已经三百余年,剥夺南梁将领的部曲,比杀了他人还难受。
“臣,对此并无异议,但臣斗胆问一句,五营改为四卫后,至尊欲向何处用兵?”
军制改革背后的真正用意是为了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