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扩大畜牧增营养

    第16章 扩大畜牧增营养 (第2/3页)

瓦罐盛装牛奶卖着不方便,需要顾客自己带着器皿,有人路过想买,因为没有器皿盛装便放弃了。这便影响了销售量。

    若是瓦罐里面的奶当天销售不完,再运回去,第二天的味道就不如头一天了,不利于存储。

    这是器皿过大不便于零星销售的问题。当时的陶瓷工艺已经很成熟,李秀娥便招集周正邦几位大臣,一番商议,决定在沙水镇砖窑附近再建一个制陶厂。

    大陶罐要制作,小陶罐也要制作,以便装鲜奶。那罐口就用软木塞儿塞住,然后进行蜡封,在罐口贴上“滕”字标识,并注明生产日期。

    鲜奶的保质期以7天为限,没有问题,超过7天就有可能变质。为了百姓的健康安全,坚决不能让百姓喝变质的牛奶。

    这个决议达成,都很支持,工部很快就行动起来。工艺是现成的工艺,场地原料也不成问题,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批小陶罐便问世了。

    陶罐盛装鲜奶的包装品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那百姓除了想喝鲜奶之外,对这些小瓶瓶罐罐也非常感兴趣,喝完奶还可以用它装油盐酱醋,都不舍得抛弃。

    可是随着鲜奶销售量的积累,那些小罐罐百姓家里攒的多了,也便没有了用途。针对于这种情况,李秀娥着商部派人回收。经过洗刷消毒之后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物尽其用,也降低了销售成本。

    随着羊奶包装的改进,销售的区域也随之扩大。原先那鲜奶只能在石昌县城进行销售,远一些的地方运输不便,在换成这小包装之后,运输距离便延长了。

    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整个石昌县的村村落落都能见到标有“滕”字商标的罐装鲜奶。

    时下这样的销售势头,牧场里那几百只羊所产的奶,每天都会销售一空。

    随着牧场饲养牛羊数量的增加,饲料的消耗也是非常可观的,单靠牧场的工人去放牧,去割草,已经满足不了发展形势的需要。

    李秀娥决定让牧场收购稻草秸秆以及牧草,这样可以调动民间的力量,现在正值农闲季节,可以去收割野草,卖给牧场。

    各家闲置不用的稻草,也可以送到牧场那里,去换些钱来增加收入。

    这个举措还是挺有效的,从公布当天开始,牧场上的草料就够用了,而且还渐渐积攒起来。

    牧草还是有必要囤积一些的,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消耗量也必然增加。

    新进的几头奶牛下了崽儿,也开始产奶了。那牛奶的口感要优于羊奶,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投放市场,顾客的反应都非常好。

    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反馈。单靠牧场自行繁殖奶牛,周期太长。李秀娥拨出专款,责承他们再引进些奶牛,这样能够更快的打开市场。

    那猪场里的猪吃着精饲料,膘长得很快,有的已经达到将近200斤了。根据后世的经验,猪长的过于肥大之后,虽说每天也都在增肥,可是吃的也多,相比之下反倒不经济了。

    李秀娥让牧场控制过于肥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