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外销并非风帆顺

    第20章 外销并非风帆顺 (第2/3页)

只能拉高,不能拉低,宁可溜拍。

    肖德哙明白王后的意思,国王的作品不可轻易贱卖,要赚就赚个大的。

    李秀娥对这次的销售业绩很满意。调整了销售策略之后,肖德哙便去找各个生产企业,按照王后的旨意,加紧布置。

    三天之后再次出发。这一次的销售重点放在了肉蛋奶三个方面,鲜猪肉已经按照当地的做法,做成了烟熏腊肉,保质期能达到一个月,甚至更久。

    为包装腊肉,肖德哙还专门去找了造纸作坊,定制的一批小型纸箱,在上面贴上“滕”字标签。

    当然,他也派人带了几件藤王所做的桌椅板凳和工艺品,进行异地拍卖。

    周正邦带着董振义一同来了,按照李秀娥的旨意斥候营已经建立,挑选了近百人,都是有经验的作战老兵,大部分派往各诸侯国了。重点放在大都市,各乡镇农村的信息也会兼顾。

    关于通讯的问题,周正邦是这样安排的。驻军兵营里曾经养过一批信鸽,现有几十只,让那斥候分别带了,定期回放。

    李秀娥问询,那差旅费用怎么配发的?

    经费自然是拨了,董振义让斥候扮成商人,各自带了些小商品,一是为了掩饰身份,二是也能卖个零花,这样还能节俭费用。

    至于那信鸽,目前数量是有些少了,每一波人只带了三五只。下一步要扩大饲养规模,增加数量,专门为斥候传递信息。

    见他们安排的比较妥当,李秀娥才放心。

    但是董振义又提出来一个难题。用人的地方比较多,对每一次集训500新兵恐怕不够用,甚至编不成阵形。

    男丁过少,这也是李秀娥头疼的大事。现在大滕国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正在如火如荼的全面开花,需要大量的劳力。

    这兵源确实有些紧张,但为了国防的巩固,大滕国的安全,军队是必须增强的。李秀娥决定,启动原先的计划,每三个月补充一次兵源。

    鉴于各家各户的男丁去当兵了,自然会减少劳力收入,马上出台新政策,义务兵期间发放津贴,薪酬不低于一个壮劳力的平均数。

    董振义听了非常高兴,这样征兵工作就好做多了,当兵也能为家庭增加收入,不一定非得去工厂做工。

    随之李秀娥觉得这样做对之前的老兵不太公平,便补充了一些规定,给以前的老兵进行补贴,不管是在役的还是退役的。

    董振义替那些老兵们谢过王后,高高兴兴地去进行部署了。

    可周正邦却在一旁犯了愁,这样会增加财政支出,随着军人数量的增加,他真担心财政支付不了。

    李秀娥哈哈一笑。

    “根据这次试销的结果来看,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商部所得的利润足够开销的。”

    周正邦还有点半信半疑,他倒是相信王后有这个预算能力。他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国库里的那些银子已经花去了大半。当然,国王的那些银两,还有那些桌椅板凳拍卖收入他还没敢动用。

    这些费用的支出,李秀娥是清楚的,该花的钱必须毫不犹豫地花出去,才能及时的办成事,办好事,拖延了有可能就会坏了事。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李秀娥指示户部,必须保证每家每户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过一个祥和的节日。根据之前调查的结果,对那些生活比较贫困的家庭去送温暖。

    这项工作由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必须将补助款慰问品亲手送到本人手中,防止中途截留。

    所需费用由财政拨发,先摸底统计上报,户部进行核对后统一分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