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备战备荒为和平

    第76章 备战备荒为和平 (第2/3页)

   经过多次试验居然成功了。只不过这炮弹要分成两体,一段装火药。一段装铁珠,分体制作相对比较简单,运输起来也比较安全。

    李秀娥亲自奔往小白山,观看了实弹试射。那巨型战炮在第一发炮弹打出去之后,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发射第二发,连放十炮都不成问题。这个成果令她非常满意。

    鉴于这个思路,就那小型火炮的炮弹也进行了技术改进,同样采用这个方法,以提高作战效率。

    郭振山受到了启发,在他的建议下,那火铳的子弹同样可以生产了。由于子弹个头比较小,完全可以做成一体的,火器营的军卒们不必再背着两个竹筒盛装火药和铁砂子,全部换成了子弹袋。

    李秀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纸做的弹壳容易受潮,特别适逢阴雨天气,弹壳一旦打湿,子弹就会失效。

    针对于这种情况,郭振山进行了蜡化处理,在弹壳外面浸上一层薄薄的蜡,这样完全可以防潮了。存储子弹时再包上一层蜡纸,与空气隔绝,解够存放很长时间,这样的话完全可以量产。

    为此李秀娥还专门给他记了一功。

    忽然有一日,边关报来消息,有大量难民想要进入滕国境内,请示李秋娥是否放行。

    李秀娥亲自到了北山口,当场进行盘问。

    大约数百人,男女老幼都有,这些难民来自大裘国。他们在宁国境内逗留了些时日,却遭到了宁军的驱逐,一部分人去了成国,而他们听说滕国有优惠的移民政策,便结伴而来,想要在滕国安家落户。

    李秀娥自然会问询他们逃亡的原因,都是穷苦百姓,青壮男子为了逃避兵役而携家带口逃离出来的。这个信息与乔得准传回来的极其一致。

    李秀娥当场告知,他们要到滕国安家,按照滕国的政策,青年人同样也需要依法服兵役。这对滕国的每一位公民都是一样的。如果接受这个条件,滕国欢迎他们,如果不接受,滕国也难以收留。

    也许是这些难民不想再四处漂泊,也许是他们觉得滕国这一方即便是青年男子去服兵役是有酬劳的,要比裘国那里待遇好的多,便都纷纷表示愿意遵守滕国的法律。

    李秀娥责承户部将他们妥善安置。一个是补充因为应召离开工厂的工人缺额,另一个是继续在浏水河两岸,以及沙水镇和长桥村南部进行垦荒,增加棉花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战后降卒增加了四万多人,衣服被褥需要大量的棉花,库存已经不多了,又有难民进驻,以后还需更多。

    同时安排儿童入学,适龄青年应招入伍。每家每户还要发放安家费。众多难民欣喜若狂,没想到滕国有如此优厚的待遇,纷纷表示他们不会再离开这里。

    那些条件好一些的,可以到石昌城沙水镇购买新楼房安家落户。这些难民们感觉就像是到了天堂,没想到逃难逃到了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

    难民们陆陆续续的还在涌来,三个山口都有进入。原来大成国也不愿意收留他们,大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